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宇燕:有原则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未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中国的难题就在于:如果加入这个规则,那就要做出让步;相反,如果不加入就要游离在其他国家之外

 

       2013年已过近半,世界经济整体上在复苏中稳步发展,但各经济体发展速度不一,世界经济版图正在起变化。

       置此变局当中,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学会应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方能确保中国的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的差异有3、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力量在逐渐提升。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GDP有望在今年与发达国家首次持平,这会是一个很大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世界经济版图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大幕。

       尤其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更是为了在世界经济领域掀起一场“战略大反攻”,抢占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跳板。奥巴马政府期待,“再工业化”战略能延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促使主导“新型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环保、能源、交通,乃至所有经济领域遍地开花。

       欧洲等发达地区同时也都在进行调整,主要是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调整。欧洲债务危机实际上是一个调整契机。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结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有观点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正是除了刺激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之外,安倍经济政策的第三把火。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将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发展方式,转向扩大内需。中国的需求增长点很大一块在于服务业的发展。现在中央提出了新的经济调整战略,即在存量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增量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3年是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期,各个经济体都不可能在一两年调整过来,至少要持续三五年甚至更长。但我们应看到并重视力量对比的趋势变化。

       随着发达国家“日本化”日趋明显,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一段时期,中国应抓住机遇继续发展。如果以GDP增速7%来计算,十年下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会显著增加,和美国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但挑战也无时不在。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利用国际规则对中国实行各种“围堵”,也确实构成了挑战。世界正在进行一轮新的再全球化进程,体现在贸易上,就是美国、欧洲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

       再全球化下,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国际规则将更加严格,但不可忽视的是更具有针对性,非中立性也更加隐蔽。现在很多规则表面上不针对中国,但实际上就是意指中国。

       因此,未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中国的难题就在于:如果加入这个规则,那就要做出让步;相反,如果不加入就要游离在其他国家之外。

       中国参与国际规则,需要倡导既符合中国利益,又能为其他国家所认可和接受的指导原则,对于现行的国际规则,应坚持“权责相适应”原则,对于改革中的国际规则,应坚持“包容利益”原则,对于新国际规则的确立,应坚持“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主张的“竞争中性原则”(不让市场主体因其产权属性而获得特别优势或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可能成为约束和遏止中国国企发展特别是“走出去”的工具。短期中国应当利用各种场合延缓“竞争中立原则”上升为国际通则。同时,加强对该政策本身的理解与阐释,力图使其能够反映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诉求,以体现“有区别但共同”的发展原则。

       中国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一些规则对今日之中国或许能构成有限的保护,但对来日之中国可能形成无穷的制约。中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时,也必须学会权衡规则的利弊得失。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