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邹至庄:中国不是“中华经济帝国”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力量增强了,引起美国人的注意,这从6月2日《纽约时报》题为《中华经济帝国》的文章可见一斑。我先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然后来讨论它是否正确。我摘取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点:

(1)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收购西方的大公司,如美国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和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度假公司。中国的投资常用中国工人,以致当地的工人失业。中国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从苏丹南部到红海,从印度洋到昆明,从西伯利亚到中国北方。中国还建造基础设施,如在尼罗河的麦洛维水坝、厄瓜多尔和全球其他各地的水坝。在2008年之前中国对外每年的投资不到1亿美元,在过去两年已超过10亿美元。在2020年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

(2)关于对外贸易,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在2012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贸易指出口和进口)。通过购买天然资源和粮食,中国能安全地保证城市化和推进出口两大经济政策所需的资源。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钢铁和太阳能最大的出口国。

(3)关于人口外移,中国工人到外国工作,如在丹麦的格陵兰岛工作,部分原因是当地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如开采石油和交通运输等。这样中国工人便取代了当地的工人。

(4)关于对外贷款,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比世界银行更多的贷款。这些贷款用于资助建设中国在当地的基础设施,以及启动当地采掘等。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和有困难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如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苏丹和伊朗等。

(5)中国实行了不公平的竞争。政府通过补贴和廉价的融资,使得中国国有企业享有竞争的优势。自2008年以来,西方经济衰退使这些中国企业能进入西方的市场,获取它们以前无法取得的技术、知识和合约。西方企业抱怨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受到限制,而中国企业在外国投资享受了红地毯待遇。中国在欧洲,购买了战略性的资产,如沃尔沃等大公司和设备制造商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总之,随着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球员”,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它的政治制度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变为一种中国的利益。

在此,我认为,现代世界经济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多于坏处。从经济学中我们了解到,货物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对交易的双方都有利的,否则他们不会进行交易。全球化包括了商品、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交流。技术的交流随着前四种交流进行。这四种交流活动分别为贸易、物质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投资和劳动力的迁移。《纽约时报》的作者批评中国是经济帝国,基本上是在批评中国参与经济的全球化。

其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世界大多数的其他国家也参与了全球化活动。邓小平的开放政策,欢迎外国来中国投资和鼓励中国对外贸易。这两项活动都对中国有益。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中国参与经济的全球化。

《纽约时报》的作者批评中国的第五点,是中国政府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其他国家实行不公平的竞争,读者可以判断这种批评是否合理。

关于本文的题目“中华经济帝国”,我们知道帝国的意义包括两点,一是把国家的势力移到外国,二是强逼他国接受。中国做了第一点,但没有做第二点。中国的外国合作伙伴是自愿欢迎中国参与它们在其经济发展中进行全球化的四种活动的。这些国家必定认为这种自愿与中国合作的活动是对它们有利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