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卢锋:习李宏调有深意

    在短期增长守底线同时,对结构调整与推进改革给以更大政策优先度,自然凸显短期宏调与长期发展之间关系

  9月4日,习近平主席接受土库曼斯坦等五国媒体联合采访,系统阐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调政策;9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也简要介绍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情况。两位领导人不约而同强调目前宏调要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好基础,显示中国宏调政策远近结合的思路更加清晰完整,也折射目前宏调方针与早先宏观经济演变特点的内在联系。

  新政府接任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然而,经济增速阶段性趋缓也引发国内外多方议论,近来国外一些媒体出现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舆情。上述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在重要外事活动场合介绍经济形势并定调宏调,尤其令人关注。

  两位领导人客观介绍了国内目前经济形势的特点。习主席特别提到“上半年实现了725万人就业”,显示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还指出在上半年我国总需求“7.6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内需贡献了7.5个点,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李总理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运行”,说明近期数据显示“市场预期明显向好”情况。领导人并未回避经济增速趋缓的现实与经济运行的局部困难。

  习近平主席坦陈,“我们确实面临地方政府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困难,但这些问题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我们有能力处理好。” 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掉以轻心。⋯⋯前进中还面临不少严峻困难和挑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有些是难以预见的。”

  习近平再次表达不刻意追求短期过高增速。他指出:“如果采取过去发展方式,可能有更高速度”,然而我们宁愿接受目前速度作为“良性调整的结果”。这与他今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言“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与他4月在博鳌论坛及6月在“习奥会”上阐述的“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的思路,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二人聚焦宏调不约而同地论及短期宏调与长期发展关系。习近平指出:“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李克强也表示,将致力于“完成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两位领导人强调宏调政策要“功在当下利在长远”,颇含深意。对此,既可从一般学理上认识,也需从新时期经济增长背景与目前形势特点去解读。依据经济学原理,一国宏观经济长期由潜在增长能力及结构性变量决定,短期则主要考虑总需求变动及其与潜在增长能力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短期经济可持续运行是长期潜在增长能力持久释放的前提,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与长期内容相互制约,实施短期宏调政策自然需着眼长期可持续性。

  另外,我们习惯理解的宏调政策内涵比较广泛,不仅包括总需求管理方面措施,还涵盖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内容。在经济转型的环境下,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是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短期增长守底线同时,对结构调整与推进改革给以更大政策优先度,是目前宏调政策基本取向,也自然凸显短期宏调与长期发展之间关系。

  强调宏调政策长短衔接与远近呼应,还有一个特殊的现实背景,就是早先经济扩张阶段派生一些不可持续的矛盾,需要直面与应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成长取得很大成就,同时也由于种种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的原因,通过货币扩张偏快与通胀不平衡分布的效应,在个别或少数领域积累了一些高杆杠与高风险的因素。适当治理和化解这方面遗留问题与矛盾,是保证经济增长后续进入长期快车道的必要条件。

  例如,少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增长偏快蕴含风险,需要在全面审计比较准确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化解。又如,近年银行表外业务与各类理财产品规模快速扩张与期限错配的潜在风险也需适当规制防范。再如,钢贸、光伏等个别行业,先前过度扩张或违规借贷现已面临风险暴露情况。

  这些个别部门与地区的潜在风险具有可控性,关键是要尊重经济可持续增长规律的要求,真正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与化解。

  回顾分析新时期开放景气增长与宏调政策得失,特别是反思总结新时期通胀的形成机制与作用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下宏调经济走势的特点与成因,更好地理解目前宏调方针的内在逻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