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西蒙•约翰逊:接下来中资银行现严重麻烦?

  最近,美国政坛陷入了瘫痪,而欧元区危机好一阵坏一阵,至少从表面上,这是中国的黄金机会。诚然,美国和欧洲的萎靡可能伤及中国的出口;但是,从产期看,中国希望将其经济导向内需。美国共和党中的茶党正在把投资者吓得逃离美元,于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必然日渐提升。
  这将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寻求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投资者。中国政府债务将成为重要的全球基准资产,这将有助于其私人部门吸引条件有利的资金,而美联储在决定世界货币条件方面的主导力将受到侵蚀。于是,几十年来的生产多极化有可能日益带来货币多极化,人民币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尽管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和现实优势,但中国也有劣势,而正是这一劣势导致美国和欧洲深陷泥淖:大银行有不谨慎行事的激励。中国的最新动作表明,尽管当下它可以享受几年的主宰力增长,但其鼓励金融机构走向全球的做法可能导致严重麻烦。
  讽刺的是,英国政府——毫无疑问,它正在竭力摆出欢迎外国投资者的姿态——在帮忙给中国金融机构以及更广义的中国经济挖陷阱。英国以宽松的监管鼓励中国建设全球金融机构,这不仅是诱导不负责任的行为,还可能让整个中国经济最终走向非生产性甚至自我毁灭的行为。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紧紧地控制着其主要银行。信用政策总是能够有助于滋养经济,但中国当局一直掌握着必要时让速度降下来的能力。银行业务是一种经济政策工具,用于在确保GDP增长和就业创造的同时将通胀保持在可接受水平。
  但中国政策精英同业也十分同意一流国家需要有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一流银行系统的观点。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并无不妥,只要能谨慎行事。不幸的是,如今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并未吸取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
  银行家永远不会喜欢严格的监管——尤其不喜欢被要求用更多的股本而不是债务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不管是在好光景还是坏光景,他们的老生常谈是:“我们需要更低的资本要求。”意思是应该允许他们借得更多。
  冰岛、瑞士和英国都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允许银行成为相对经济而言的庞然大物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援助会变得更昂贵,甚至——从冰岛的情形看——实际上无法负担。在英国,尽管损失成本还没有到毁灭性的地步,但对国内信用和更广义的信心的直接伤害之大足以让经济倒退五年甚至更多。
  据报道,前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曾说过,“银行生是全球的人,死是本国的鬼。”换句话说,当一切都好时,你会愿意相信,某家国际银行从哪里获得其股本融资、在哪个司法管辖地发行债务无关紧要。但当坏事发生、金融市场承压时,空气中将弥漫着对破产的恐惧气息,如果你持有美国的不安全银行或者某实际上不受监管的离岸分支的债权,这将会给你带来大麻烦。
  中国希望建立其银行的国际经营网络。而英国欢迎这些活动在伦敦的扩张——将向在英经营的种子银行提供分行待遇(受中国监管约束),而不按子公司对待(受英国监管约束)。
  担任英格兰银行行长的马克•卡尼(Mark Carney)说,在提供流动性贷款为大银行兜底方面,“我们采取开放态度。”但英国银行的资产在危机前高达英国GDP的八倍,而在卡尼的鼓励下,很有可能将再次回到这一水平。英格兰银行——以及英国财政部——能否真的为此全额提供损失保险?英国当局是否走上了成为另一个冰岛(冰岛银行资产比该国GDP高十倍多)的不归路?
  中国当局应该对它们的政策三思而后行。中国就像是灰姑娘——终于获得了参加盛宴、成为主角的机会。但午夜时分可能很快就会来临,而金融危机是不会有童话结尾的。
  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是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与人合著有《燃烧的白宫》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