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IMF萨耶赫:关注非洲财政可持续性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需要大量外国投资,但同时应关注本国财政状况防范资本流动风险
 

精英访谈嘉宾:萨耶赫


 萨耶赫(Antoinette Sayeh)自2008年7月起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主任;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为利比里亚财政部长;此前她已为世界银行工作11年,职务包括世行贝宁、尼日尔、多哥等国主任,及世行巴基斯坦、阿富汗经济学家。加入世行以前,她在利比里亚财政和计划部门任职。萨耶赫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取得国际经济关系博士学位。

      过去几年,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低迷状态,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格外亮眼,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的5%、6%之间,仅次于金砖国家。这持续不断的增长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是否可以持续,有哪些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主任安托瓦妮特•萨耶赫(Antoinette Sayeh)曾长期在世界银行负责非洲项目运行,并在2006年至2008年担任利比里亚财政部长。她的观点值得关注。

  财新记者:在过去五年里,非洲国家的增长非常迅速,你认为这种趋势是否能够保持?

  萨耶赫:事实上IMF研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45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增长速度都非常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年平均年增速在5%到6%之间。虽然在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时,他们遭到了打击,但在2009年就开始迅速复苏。今年我们预测增速将达到5%,并在2014年达到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在金融危机前的经济表现都相当惊人,现在也不错。

  财新记者:有哪些特别的驱动因素带来了这样的结果?

  萨耶赫:事实上,驱动因素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现在我们期待今年推高经济增速的原因是国内需求,而并不主要来自于基础设施和海外投资。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两年了。有时候非常难以区分内需与外需。比如,内需有时候也来自于满足出口所需要进行的投资。各种因素环环相扣。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内部需求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财新记者: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风险要面对?

  萨耶赫:确实存在风险,目前我们预测最大的风险是全球经济。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我们预计明年全球的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3.6%,但情况可能不会那么顺利。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国家。但目前在大宗商品的交易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全球经济的增速放缓。大宗商品收入是第二大风险。由于许多非洲国家对大宗商品出口仍然比较依赖,这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承认这点之上,可以说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并不是很大。

  另外一个风险是过去三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大量的资本流入。当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生逆转,资本流动的方向也可能转变。这是第三个风险。

  财新记者:你认为一些资源型经济体在过去五年内是否出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变?

  萨耶赫: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国家决策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希望能够准备出口更多的非资源类商品。而且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这在非洲经济的数据中可以体现出来。

  在莫桑比克,卢旺达,乌干达,布基纳法索,现在他们是资源出口国。这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政策对于经济结构来说可以起到作用,能帮助从过去接受援助到现在吸引投资的转变。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除了资源类商品,也有不少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结构转型还算不上很成功。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国家在改善农业生产力上不如预期。但是还是有部分国家,率先完成了从农业到制造业的结构性转变。也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看到了服务业其实具有“双赢”潜力的。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不仅为了结构性转变的目的,也是为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财新记者:在你一直强调的包容性增长上,在过去今年有哪些变化?

  萨耶赫:现在在很多国家里,中小企业有很大的潜力。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多数国家里,小型企业创造了很多非正式的就业岗位和部门。不仅是农业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小企业同样也可以做到。

  财新记者:刚才说到的第三个风险,即非洲国家吸收了很多外资,应当怎样防范可能的风险?

  萨耶赫:确实,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外资的方向,尤其是短期资金流动。我们认为外商投资的方式对政府来说是重要的增长动力。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周边国家的环境如果能够吸引外商投资,可以促进商业发展。现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虽然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本地区的商业环境,但跟全世界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所以现在,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来说,仍需要提高外商的直接投资,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

  现在很多国家担心短期的投资可能会对长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这些国家来说,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就非常关键,要注意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在一些国家有持续较大规模的赤字,很大程度上政府融资来自于国内债券。利率上升吸引了海外资金,这值得警惕。

  我认为首先应当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是否是资本流动的原因。因为毕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仍有较大的资金缺口。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这一缺口为每年900亿美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基础设施融资是政策对话的核心议题。

  IMF认为,我们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员国,由于融资的需要,由于优惠贷款并不足够,这些国家也对非优惠贷款有很大的需求。我们现在与国家讨论,保证融资的渠道。绝大多数国家希望确保这些资金能够进入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这样他们保证在债务可持续性上有保障。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基建融资,也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非洲的基建设施项目上,许多国家想努力保证区域设施建设的发展,但各国之间的合作还是很重要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确实致力于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国际之间的商业合作也在促进区域一体化。所以项目选择能力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还需要提高。不管是新投资还是原有的投资,都必须得到全力支持维护。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财新记者:私有部门怎样参与到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去?

  萨耶赫: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能够以公私合营的模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得更多资金。我们在这方面看到了可能性和机会,但各个国家必须谨慎地引导,保证达成的协议要符合公私合营的运行机制,避免损害国家的财政状况,尤其是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这些协议确实存在很多风险,比如公共部门的采购风险等,因此要辨别公私合营的方法和潜在风险。

  财新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国在非洲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萨耶赫: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5年到2012年,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间每年贸易增长达30%,到2012年年底,二者之间的贸易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FDI)也被寄予厚望,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的FDI按照流量计算每年有20亿美元,存量已有210亿美元。中国投资占据所有FDI的10%。

  我得说,很多非洲国家都从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历史是有特别原因的。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农业生产率上还有许多空间可以提高,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教训,帮助社会关键领域实现发展,其中一个好的经验就是:投资者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长期贡献。

  除了大型国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私有投资者和商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展。他们能够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利。非洲的中国商品成本不高,质量也不错,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容易被民众接受。我相信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为非洲做出的贡献。

  财新记者:你怎样看待“金砖银行”?世行、IMF、非洲开发银行等,各种机构在这一地区是否会出现重复低效的问题?

  萨耶赫:我没有这种感觉。尽可能地为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基础设施融资,这样的事情我们当然欢迎。“金砖银行”现在仍处于萌芽阶段,但未来非洲的基建资金要求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希望能够知道更多关于金砖银行的细节。

  财新记者:目前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都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开放贸易的程度有所下降,通过各种国内政策希望提振本国出口,也有人称全球化出现停滞。你认为这是否会对非洲发展带来障碍。

  萨耶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我认为贸易保护不有利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你说到这个问题,如果国家设立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是好办法。但是我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还是从贸易中获益良多。

  近年来,贸易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能够减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面对的贸易壁垒是很好的。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自由贸易,这能够增加非洲的优势。在许多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里,相对于其他部门,经济仍然比较依赖自然资源出口。对于这个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有利于贸易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记者点评:曾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利比里亚财政部长,萨耶赫清楚非洲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弥补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实现增长仍是第一要务。她在两年前接受采访时,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平静地度过了全球经济衰退深感自豪,但同时非常关注增长的好处能否为所有人享受,即“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今天,这仍是她的重点关注,但同时也从宏观经济,特别是资本流动与财政可持续性的角度考察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这应是决策者、国际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实习记者骆雅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