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姚树洁:习近平说明《决定》彰显老邓风范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发表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我仔细研读《决定》的内容和习近平的《说明》全文,突然觉得深化改革做为中国实现全面复兴的关键转折点,就在于新的、敢作敢为的、能做能为的领导班子。而习近平就是这个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他头脑清醒,远景明了,逻辑科学,胆大心细,具有邓小平治国的风范。
我前面的博文说习近平的‘三不’精神,也就是‘不回避,不罗嗦,不畏难’的办事作风,在他的这个《说明》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35年前,邓小平面对种种压力,推进全面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也突出的展现了‘不回避,不罗嗦,不畏难’的作风。甚至到了1992年,中国的改革阻力还非常强大,对于市场和私有经济的认可度还非常肤浅。邓小平走南巡之路,目的就是想用深圳和广东的改革成功经验,去说服那些对改革还抱观望态度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可见早年的改革是何等的困难和复杂。

而中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最大的因素就是邓小平的敢作敢为,以及过人的把握事物发展动态的前瞻性。

35年后的今天,新一届政府面对的还是改革的问题。不过,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面对的改革困难,就是如何改变过去的增长方式,如何弱化各种社会矛盾,如何强化市场的功能,改变政府干预市场的体制机制等大方向问题。

还有就是一些非常具体的改革,例如城乡如何一体化,如何完善1994年以后定下来的财政税收体制,如何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如何深化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改革,如何完善和加强科研创新体系的建立,如何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如何建设好现代企业和人事管理制度,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如何保证国家安全,等等。

在习近平的《说明》中,做为党和国家的最高统帅,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表现的非常清楚有条。他自己亲自挂帅,担任《决定》写作小组组长,由刘云山和张高丽作为副组长,说明他自己已经知道中国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走向。

最高领导人的远景清楚,是改革成果的前提条件。就像打仗一样,如果最高的军事指挥官知道怎样才能打胜仗,然后根据他的排兵布阵的思路去迎敌,那么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很有把握了。如果指挥官都不知道如何出兵,再好的士兵,再好的武器,也可能要打败仗。

那么,习近平为什么知道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呢?

在他的《说明》里有这样一句话,‘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

这句话的意思是,抓住重点,就能办成大事。解决了大事,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句话符合习近平‘不罗嗦’的风格。办事者,注重小节而不抓大事,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果而终。反过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中国国家大,情况极其复杂,主要领导人特别需要清醒的头脑,抓住改革的要点,重点,其它的问题就不是可怕的了。

那么,习近平的所谓大问题是什么呢?

他说,‘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也就是说,人民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大问题。所以,倾听人民的呼声,是领导人必须做的基本功课,也是改革的主要焦点。

当年,邓小平敢于顶着逆流搞改革,敢于打破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当许多人还不愿意开放市场,不愿意私有化,不愿意外国资本的时候,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改革得到了支持和推进。

目前,中国人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就业,收入,公平公正,教育,医疗,城乡差别,所有制差别,不均衡发展,食品药物安全,环境污染,腐败。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是决定改革能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人民高兴了,国家就稳定了,强大了,社会就和谐和幸福了。与邓小平一样,习近平能够抓住人民的祈求,做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奠定改革成功的基础条件。

抓住了要点,整个《决定》就分为十六个段落来描述每项改革所要达到的远景目标。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上面的十六个部分,可以分为三个范围:(1)第一部分强调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性,(2)第十六部分强调党的统一领导, (3)第二到第十五部分,围绕五大改革方向展开,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经济改革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包括第二到第七,共六个部分。民主政治改革紧随其后,包括第八到第十,共三个部分。

习近平同时知道,做什么,抓什么要点,只是个方向性问题。现实情况比坐在办公室里写文件要复杂千万倍,所以他充分估计到改革的困难和阻力。不过,他也非常清醒,有困难,迎着困难也要上。他说,改革是‘现在进行时,永远不是过去式’。他用学英语的语法,把改革轻描淡写的‘说明’出来,彰显的是一种自信和信心,这和邓小平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习近平对邓小平的改革是深有体会的,他说,‘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这句话,如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目标明确’,就一定有改革的效果。2020年是目标,每项重要的改革,必须在未来的7年取得决定性的成果。这里面包括,根本的矛盾得到扭转,经济发展进入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渠道,市场体系得到根本性的改造和完善,政府的职能得到根本性的制度化改造,确立市场与政府的互动与稳妥的和谐关系,众多的民生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腐败问题得到根本性的防范,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各种安全得到根本性的保障。最终,就是把中国建成全面小康与和谐的社会。

中外对三中全会寄予非常大的期盼,落在习李肩膀上的担子不轻。不过,通过习近平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的敢做敢为,能做能为,目标清晰,具有当年邓老的风范,这是深化改革成功的最大希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