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保罗·西布赖特:人人适用的微观经济学

  发自图卢兹--在过去半个世纪,全球顶尖学府都通过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一般竞争性均衡模型的视角来教授微观经济学。相对于经济学家们为更好地掌握世界真实运作方式而进行的纷繁复杂修正,该模型作为亚当·斯密《国富论》核心观点的形式化体现,表现了竞争性均衡两大基本原理的美感,简约,以及缺乏真实感。换句话说,当研究人员试图把握复杂的现实状况时,学生却在进行不切实际的推理。

  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源于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观点,认为一个针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框架比一堆杂乱无章的模型对学生更有裨益。但这也衍生出另一种更有害的观念:既然阿罗-德布鲁模型之外的思考变得更现实也因此更为复杂,那就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换句话说,"真正的"微观经济学思考应该留给专家们。

  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模型--例如垄断与简单的寡头垄断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或简单的信息不对称理论--都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研究者其实很少在工作中用到这些。微观经济学的面包和黄油理论--契约的不完备性,双边市场,风险分析,跨时空的选择,市场信号,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税制优化,以及机制设计--更加复杂,需要高超的阐述技巧才能免于粗陋。有鉴于此,它们大部分都被排除在教科书以外。

  事实上,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有至少20年没被修改过。以致面对那些研究期刊中大量关于微观经济现实复杂陈述的论文,一个本科学生甚至连摘要都难以理解。同时在许多领域--如反托拉斯分析,拍卖设计,税务,环境政策,产业和金融监管--的政策应用已被认为是专家的范畴。

  情况本不应该如此。虽然真实的微观经济模型确实比它们的理想化教材版本更为复杂,但掌握它们并不一定就需要多年的研究经验。

  一个例子是双边市场经济学,其中涉及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这些平台的主要"产品"在于连接两个类别的用户,而这些用户随后为彼此提供网络收益。当市场是双边的时候,许多反垄断分析的标准假设就不复存在了:新企业进入市场或许反而对消费者不利,排他性的契约反而增加了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而低于成本的定价也不一定是有侵略性的。

  一项由戴维·伊万斯(DavidEvans)和李察德·施马兰西(RichardSchmalensee)组织的调查描述了在许多情况下,只有本科学位水平的反垄断监管者运用旧有的假设可能会导致错误。而调查传达了一条明确无误的信息:"别在本国尝试这样做"。

  但双边和传统市场之间的每一个行为差异都可以利用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工具去理解,如替代品和互补产品的区别。当替代品生产者勾结起来,它们通常会提高价格;相反当互补产品生产者联合起来,价格则会降低。

  因此,如果两个看似在提供类似服务的平台实现了互补--例如,因为一个平台通过一组用户来连接消费者,而这些用户又能帮助消费者提高对(另一平台)一组用户的估值--那么新企业进入市场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不利的。事实上两个平台甚至可以成为一组用户的互补品或者彼此的替代品。例如电视对足球联赛各段赛程的转播对观众来说是互补的,对广告商来说则是替代性的。

  此外,独家交易可以通过允许两个平台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从而增加竞争,而不是一家把另一家驱逐出去。简而言之,只要能深刻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之间的差异,人们几乎可以做一切花哨模型能做的事情--而不雇用一个昂贵的专家。

  本科水平的微观经济学应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疏远他们。虽然阿罗-德布鲁的模型有它的价值--比如解释了为什么非计划经济可以催生秩序--但令学生们沮丧的是发现自己被认为有能力理解的知识却对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知之甚少。

  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的重新拟定将发出一个更鼓舞人心--也更准确--的信息:即使是由专家开发的复杂思想也是能被受过教育的外行人理解和应用的。

  保罗·西布赖特(PaulSeabright),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