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洪侠:欧央行政策恐难实现预期目标

欧央行日前将欧洲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即隔夜存款利率由此前的零降至-0.1%,欧元区迎来负利率时代。同时,欧央行还提出三项前瞻性政策计划,将结束证券市场计划(SMP)冲销操作;筹备资产支持证券(ABS)购买计划;将引入定向长期再融资(LTRO)操作,初始规模为4000亿欧元。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组合,政策制定者显然有其考虑,但效果如何并不一定完全遂愿。当然,欧央行做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不乏启示意义。

  政策效果或大打折扣

  对于欧洲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从欧元区内部看,一是5月物价指数低至0.5%,不仅低于2%的政策目标,而且已降至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最低点,欧债危机期间除外。货币当局对通缩的担忧胜于通胀,因为通胀可以降低政府债务的实际成本,所以债务率畸高的欧洲不惜采取负利率的极端措施,以提高通胀。

  二是2012年7月实施零利率以来并没有显著促进贷款进入实体经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借款意愿不强,经济增长乏力,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欧元区经济虽然在2013年一季度开始转正,但一直在0-0.5之间小幅波动,今年一季度仅增长0.2%。其中占比达80%的最终消费,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失业率有所下行,但仍在11.7%高位。

  三是欧元有所走强,过去一年欧元兑美元(1.3539, -0.0006, -0.04%)上涨约6%,4月实际有效汇率比年初升值1.7%。既影响了出口竞争力,也形成了热钱流入压力,一季度欧洲出口仅增长1.1%,3月同比下降。

  另外,还有一个欧元区外部的原因:从表面上看,美国QE政策成功促进经济复苏,为欧洲提供了样本。而且美国实施了5年多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稳步退出,随着美元加息临近,不久将和欧洲形成资本争夺的竞争关系。如果欧洲现在热钱流入过多,近期经济再没有明显起色,将来资本大幅外流将继续延缓其复苏进程。总之,出于防通缩、经济复苏、防热钱等考虑,推出欧洲版QE政策组合。

  但问题是,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呢?欧央行政策调整无疑有刺激出口、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等积极作用,特别是利率和定向量宽政策并用,包含货币政策创新的成分,不排除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可能,且政策的前瞻性宣誓意义,一定程度上胜过政策本身。但笔者认为,要促进欧洲经济复苏恐怕效果不会太好,甚至不排除还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后果。

  一是欧洲通缩压力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乏力。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2011年中开始衰退,尽管最近几个季度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速始终不高,这就意味着投资和消费需求乏力。没有需求的支撑,仅靠货币数量的增加带动物价上涨,不仅有难度而且存在较大风险。

  二是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刺激经济增长效果大打折扣。欧洲经济乏力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突出,消费无力、投资无利、政府高债,制约居民消费、企业和政府投资。近两年的零利率没能增加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贷款,说明已陷入流动性陷阱。此时,再强化过去的政策实行负利率,仍然难以达到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商业银行减少存款,压缩资产负债表。

  三是弱化欧元的效果也可能是暂时现象。低利率到弱欧元之间需要一个传递,那就是欧元需求量不变,但实际上市场对货币当局政策已有准备,政策宣布当天欧元兑美元小幅下跌后强势升值0.44%,说明热钱很可能已开始对欧元虎视眈眈。

  四是欧元和美元的地位差异,决定了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有效,但在欧洲效果不一定好。美国可以凭借最主要国际货币地位,将政策的成本外摊给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欧洲却很难做到。更何况,量化宽松政策仅仅是美国众多政策中的一招,效果多大还没有定论。

  确保资金流向目标领域

  金融危机以来,各经济体都在探索复苏之路。欧央行最近政策启示的是,各国情况不同,矛盾各异,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回顾危机前后的表现,美国经济最大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和商业信用消费过度。美国实施了“制造业回流”、外贸翻番、能源独立、削减政府债务等政策,同时凭借美元独特地位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压低了政府融资成本,在经济复苏态势基本确定之后,稳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突出问题是人口结构老化、社会福利水平过高,政府债务过高,科技创新停滞。这样来看,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的关键是,通过改革有效地降低政府开支,适当降低福利水平,提高就业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改革开始后,财政货币政策应该围绕改革目标和节奏展开。
  分析我国的情况,面对市场作用有限导致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产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导致经济难以持续等问题,目前已经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为保持改革中的适当增长,我国没有选择量化宽松,而是不断探索创新适合自身的调控方式。就货币政策而言,今年开始推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户区改造等薄弱环节,再贷款规模已经扩大到2000亿元,定向降准范围也在扩大。这都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和货币政策机制转变而进行的创新,正在挑战“货币政策管总量、财政政策管结构”的传统观点。期待政策创新的成功,当然需要确保资金流向目标领域。因此,笔者建议在顶层政策创新的同时,应该用大数据等信息工具和诚信记录约束金融机构行为,政策操作过程尽量公开,以透明信息引导市场。  欧洲突出问题是人口结构老化、社会福利水平过高,政府债务过高,科技创新停滞。这样来看,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的关键是,通过改革有效地降低政府开支,适当降低福利水平,提高就业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改革开始后,财政货币政策应该围绕改革目标和节奏展开。

——本文发表于2014年6月11日《中国证券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