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茉楠:金砖五国金融合作有巨大杠杆效应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秩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制度安排的正式落地,世界向多极化的金融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将会对全球金融格局造成深远影响。

现在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金砖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在对外交易中长期依赖储备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借贷和投资,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和资产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将越来越多的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大都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几乎都是对外净债务国。从外汇储备余额来看,截至2013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合计12.1万亿美元,其中金砖五国外储占全球的75%,仅中国外汇储备就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俄罗斯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占全球份额超过或接近4%,巴西占比也在2%以上。作为债权国的新兴经济体大都面临着负财富效应、货币错配,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不对称等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

当前,旧的发展循环似乎正走到“死胡同”,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发达国家总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又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和争取新兴产业市场空间,从而面对外需停滞不前而内需尚未培育成熟的转型阵痛,共同创造新的发展平台。

从发展潜力上看,金砖国家合作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由于各国间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可以加大相互之间在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知识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加强外储资产的相互投资,从而改变储备资产流向发达经济体债券的局面。

从发展阶段看,各国金融市场发展仍有待成熟。美欧金融市场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而金砖国家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加快国内金融体系建设、促进金融部门有序开放、逐步推动本币可兑换进程是提升各国国际金融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彼此金融合作的基础。金砖国家组建金砖发展银行和储备库,具有巨大的杠杆效应:

首先,应借此加快国内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金砖国家间的投资,逐步推动本币可兑换进程。推动金融开放和本币的可兑换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因国际压力而贸然取消资本管制、开放金融市场。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融资上有较强互补性,具备合作基础。通过加强金融机构“走出去”,取消特定产业和市场的投资限制,推动金砖国家之间互相投资,是其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进一步推进金砖国家本币 “走出去”,实现多层次货币合作。积极探讨将人民币、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等纳入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路径;加强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适度扩大双边货币互换的范围,提高双边贸易便利程度;考虑将目前仅限于双边的本币贸易结算扩大到多边机制下,扩大本币结算范围,在金砖国家内建立金融货币区域。可以五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的人民币结算账户为基础,通过五国金融合作框架内的倡议或宣传进一步推进贸易本币结算。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政策协调。金砖国家应合作建立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监测机制,加强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形成并完善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机制,在跨国金融监管体系、国际最后贷款人和国际存款保险机构等方面有所进展。谋求共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话平台,扩展各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双边监管合作机制,建立五国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监管手段,提高市场与产品透明度,合作探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模式。

  (文/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