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杨俊锋:中国应放弃“负资产”朝鲜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于7月3日高调访韩。乍看起来,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外交活动,但实际上其意义却极为特殊。

众所周知,中国与朝鲜的关系非比寻常。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和朝鲜一直保持着(至少表面上)“鲜血凝成的友谊”。中国甚至在长期国内战争结束之初、百废待兴之际,倾力出兵对抗联合国军,使朝鲜政权得以保全;而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对朝鲜不惜成本地援助;即便在中韩建交后,中国领导人在出访韩国之前先访问朝鲜已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而习近平此行却突破了先前的惯例,避开朝鲜直接访韩——而且,自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上台至今,中朝两国领导人还从未有过互访。同时,中韩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以前所未有的亲密措辞称:构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面向未来的战略性经贸和产业合作,构筑心灵相通的信任关系。总之,此次访韩释放出非常明显的亲韩远朝信号。这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值得点赞。因为朝鲜无论对世界还是中国而言,都已是一笔越来越沉重的负资产,早该放弃。

朝鲜政权靠谎言和暴力维持其专制统治,已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笑柄和耻辱。它的国号却用尽了代表着世间最美好政治理想的符号: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可现实是,人民饱受奴役和饥寒,而金家却穷奢极欲,并公然实行世袭——朝鲜的世袭制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名不正而言不顺,统治基础有限,也极为脆弱,便只能靠暴力和谎言来维系。

而且,这样一个穷困的小国,却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处处挑事,并力图建成核大国。根据透明国际的年度数据,朝鲜一直是最腐败国家之一。这完全可以想见:因为对社会实行无所不在的严密、强力管控,每个具体的掌权者都享有专断的权力;而且党政机关和军队都办有企业,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朝鲜在国际道义上已彻底破产,处于空前孤立的境地。它只是得益于紧邻中俄两大国的特殊地缘因素,依靠大国的翼护,才得以在国际博弈的狭小缝隙中苟延残喘,否则恐怕早已崩溃。虽然在国际问题上,实力和利益往往比道义更为现实和重要,但毕竟人类社会还是有其基本的道义底线。尤其是在现代世界,国际道义的作用已不完全是无足轻重,而是愈发重要——这正是人类世界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继续亲近这样一个政权,必然导致在国际道义上大为失分。

朝鲜不仅在道义上已是中国的负资产,而且在现实的国家利益上也同样如此。与韩、中两国巨大、频繁的贸易往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朝两国虽然有着更为便利的边界接壤优势,但朝鲜的封闭、落后以及严重缺乏信用和规则,导致中国对朝贸易成为一大黑洞。而且,朝鲜也很难像中国这样,实行改革开放。道理很简单,一个完全依靠谎言和暴力统治的政权一旦放开,倒台的风险无疑巨大。

再者,朝鲜为获得外汇而大肆制贩毒品和假币(这被普遍认为是官方行为),使中国东北地区深受其害;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使中国与之临近地区承受着遭受核污染的巨大现实风险——2011年远隔大洋的日本福岛核泄漏,都让中国人心惶惶,更何况与中国紧密接壤、国土狭小的朝鲜搞核试验?因此,当下的朝鲜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还直接损害着中国的利益。

当然,中国还有部分人仍会拿着朝鲜是中国的战略屏障之类的说辞,为朝鲜辩护。这种观点是基于冷战思维的臆想和迫害妄想症的体现。如果说朝鲜对于中国有价值的话,那么其价值也仅限于:其一,维护朝鲜现行体制于不倒,是避免官方意识形态进一步陷入被动和尴尬的需要,因为中朝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其二,朝鲜这个“无赖”政权,或可用以牵制、分散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执政党的执政压力。

但即便从执政党的角度而言,支持朝鲜的代价和副作用也极其巨大。中国想利用朝鲜,但朝鲜又何尝甘于俯首帖耳地做马前卒和牧羊犬?对朝援助事实上是个无底洞,而且朝鲜也未必会因此而感恩戴。甚至前不久,中国因反对朝鲜的核试验,竟被朝鲜国内说成是“叛徒和朝鲜的敌人”。其实,朝鲜执政当局的这种心态也很可以想见:我们为中国执政党分担国际压力,中国援助、支持朝鲜岂不是理所应当?再者,支持朝鲜不仅不利于中国执政党的国际形象,还会损害现实的国家利益,而且也越来越为中国大多数民众所严重不满。

相比之下,与一个繁荣、稳定的正常邻国结好,显然对中国更有利。这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无关。韩国作为国际上成功转型的新兴文明、发达国家,其国际形象与朝鲜可谓天壤之别。而且,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五大外资来源国,双方互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进一步结好韩国,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主流,同时对中国的现实国家利益也大为有利。更重要的是,这并非中国的一厢情愿。对于习近平此次突破惯例的访韩,韩方的反应甚至有点“受宠若惊”,整个接待过程可谓用心良苦。

习近平此次访韩举措,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原有的外交思维窠臼,真正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执政党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这显然更为理性和明智,是更具长远眼光和更加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然,中国近期对朝韩两国冷热分明的外交态势也是近两年来诸多事态变化的结果,包括朝鲜在金正日去逝、金正恩接班前前后后的一系列举措,及其导致的本国国际形象进一步恶化,国际处境空前孤立,朝鲜对中国的态度更为不逊,而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使中韩两国具备了更多的共同利益;未来中国对韩朝外交政策的走向,还不能过早断言。

当年,邓小平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战略的根本转型,即:放弃了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线、站队和充当世界革命领袖的思维。具体体现之一便是,大规模削减对朝鲜的输血援助。这与中国的国内改革共同成就了中国难得的几十年的和平发展。

希望中国能以此次行动为开端,接续邓小平务实、理性和开明的国际关系理念,痛下决心,进一步放弃朝鲜这笔负资产,彻底终止对朝鲜的政治与经济支持。同时,未来中国还需要做的是:高度警惕和严防朝鲜做出诸如核试验等举动,并为此对朝鲜施加必要的外交、经济乃至军事压力;预防朝鲜的高压统治一旦崩溃而导致大批难民涌向中国,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 杨俊锋 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