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美联储实现双重政策目标需要时间


有关美联储(US Federal Reserve)“两大政策目标无一实现”的说法已经成为了货币政策讨论中的老生常谈。这句话的意思往往是暗指美联储的政策措施很不理想。然而这种观点并不一定符合逻辑;使用通胀水平和失业率来评价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不准确的。

这种评价方法几乎没有提到、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解读美联储的行动是否恰当。

美联储的政策目标要求它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并将长期利率维持在恰当水平。由于当前的失业率水平(8.1%)参照历史标准偏高,观察人士因此指出美联储必然没有完成好“充分就业”目标。截至今年7月份,按照个人消费支出平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已升至约1.3%,而美联储的目标通胀水平是2%,批评人士因此可以说,美联储在这个政策目标领域也没有完成任务。他们指出,当社会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实际通胀水平应该高于而不是低于通胀政策目标。

对于上述观点我不敢苟同。经济学相关文献也不支持这种立场。我认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是:美国经济在2008和2009年间遭遇重创,这导致产出规模和就业率远远低于历史趋势水平,并使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2%。问题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我们预计这些变量将如何回归长期或政策目标水平?也就是说,调整过程应该是相对平缓的,还是我们应当为一定程度上的超调做好准备?

证据显示,认为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将缓慢而稳定地回归其长期或政策目标水平的观点是合理的,例如弗朗克•斯梅茨(Frank Smets)和拉夫•武泰(Raf Wouters)在2007年的一篇论文中就讨论了这一问题。在专业术语中,我们倾向于将这种类型的收敛称作是具有“单调性”:变量受某个冲击影响偏离了长期水平,但它们将逐渐回归原有轨道,而不会出现反向超调。剧烈的调整变化将使人感到不安。

在出现这类调整的情况下,在经济恢复正常以前,美联储无疑将一直处于“两大政策目标均未能实现”的状态,即使货币政策本身是合理的。事实上,两大政策目标均未能实现恰恰是在货币政策合宜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应当出现的情况。此外,研究文献表明,经济的调整周期很长,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如果三大经济指标的调整不符合单调性收敛则意味着,当社会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货币政策目标应设定为通货膨胀率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仅从表面上看这一观点就不合情理:美国经历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双双高于适宜水平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滞涨”。在那段时期,货币政策被认为是缺乏效果。

有人也许会说,美国的实际产出和就业规模尚未回归金融危机以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几年的中段在经济泡沫影响下的长期发展轨迹。美国就业规模相对于2008年时的峰值下降了约470万人。

但这种情况应在预料之内。通常来说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恢复期尤为漫长,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所做的研究介绍了这一现象。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市场崩溃可能确实对经济造成了一些永久性损害。鉴于这种情况,目前的美国经济增长率已经接近潜在增长率,而不是像批评人士指出的那样远低于潜在增长率。
 
当然,有关这一观点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与学术模型不同的是,现实中在经济的漫长调整过程里还可能出现其他冲击,这使我们难以分辨目前正在发生的究竟是哪类调整。美国货币政策也有不合常规之处,例如量化宽松。但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优模型表明,在高质量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对于需求冲击将按照单调模式逐步调整。

这表明,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总的来说是恰当的:它产生的基本调整模式符合我们基于现有研究的预期。美联储最近采取的灵活量化宽松措施使它能够根据新的经济信息通过管理自身资产负债表沿着当前的货币政策方向继续前进。

本位作者是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St Louis Regional Fed)行长兼首席执行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