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诸建芳:基建投资仍有可为

    中国整体基建远没有达到OECD国家水平,一些领域甚至低于“金砖四国”平均水平,从基建与房地产和实际人口需求的匹配上看,也没有明显的超前建设。
  经过2009年“四万亿”的大规模基建建设后,中国在基建方面还有没有空间,哪些基建领域的空间较大?
  我们提及的基建建设主要包括电力、热力、燃气与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事业。近年来,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占比为20%至30%。经过2009年的大规模刺激后,全国整体硬件设施明显出现了“跨越式”提升,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由此,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在基建总量上存在超前建设。
  从纵向角度看,中国的基建水平确实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如果从横向的角度看,与OECD国家及“金砖四国”比较,在基础设施方面,居民所能享受的交通、卫生、通信等提升生活品质的硬件设施依然相对缺乏;在基础交通方面,整体建成水平依然不足,其中港口建设相对较好,其次是航空,最后是铁路和公路。从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中国在公路和铁路建设整体密度接近平均水平,但人均明显不足,尤其是公路中由沥青所铺设的高质量道路比例明显偏低。
  另外,从基建建设与房地产、真实人口活动需要的匹配上,可以更为清晰的考察中国基建投资的情况。全国总量上看,以道路建设为代表的基建增速基本符合实际需求,并没有明显的超前建设,而且基建还低于地产的扩张速度。
  当然由于全国各个区域的发展有所不同,其基建建设与房地产、真实人口活动的匹配情况会有所差异。
  首先,房屋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协调发展,新增房屋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这与城市化率所处的水平也密切相关。各区域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重的截面数据显示,这一比重与城市化率成反比——在城市化初期,基建先行,等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产投资将超越基建投资。
  另外,我们对比了过去五年各地区“新增道路面积”与“新增商品房面积”的比值,该比值越小说明道路配套相对不足。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相对于已建成的房屋面积而言,西部省份的道路建设空间较大,尤其是贵州、甘肃、重庆和四川,而中部省份以河南为典型。
  其次,基础设施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在运输、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需要。由于中国存在大规模的人户分离现象,因而一般统计意义上的区域人口与真实活动人口有一定差异,而实际活动人口必然伴随相应的污水排放,所以我们用“居民污水排放量”来衡量当地真实的活动人口。
  对比近五年各地居民污水排放量与新增道路长度的比值(比值越小说明道路建设越不足),可以看到,在北京、上海以外,河南、湖北、湖南、河北等中部地区的新增道路长度相对不足,而西部地区则集中在陕西、贵州和重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