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谢作诗:贸易顺差是在储存劳力应对老龄化

    一个人,身强力壮的时候是要做些储蓄以备老来之用的。

    在一个人口结构正常稳定的社会里,中年人储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费,等中年人老了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又成为中年人,而孩子们的孩子则成长为青少年,新一代的中年人储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费,这样的社会,作为家庭和社会整体可以不储蓄。

    但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不是正常稳定的状态。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波婴儿潮,人口增长率维持在20-30%的水平。70年代,强制推行计划生育。到了80年代,60年代出生的那一波人开始娶妻生子,于是产生又一波婴儿潮,人口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的水平。两波婴儿潮,尤其是60年代的婴儿潮,推动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巨变。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不断攀升,到2004年,一度达到了72%。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意味着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相对下降。中国少儿抚养比远低于正常水平,整体呈现出显著的青壮年特征。你坐欧美航班,机上哪里有空姐,都是些空嫂、老太婆。我们不一样,飞机上不仅是空姐,而且是漂亮的空姐。各大火车站,人头攒动,好不壮观。上车的时候,把人挤出一身大汗。这些挤车的人,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像我这样的60后,敢不大规模储蓄吗?我们的孩子,将来头顶上少则4个,多则6-10个老人,我们能够指望我们的孩子给我们养老吗?说实话,他们将来能今年在这家过个年,明年在那家过个年就不错了;生病了,能抽个时间来看我们一下就了不得了。将来,年轻劳力光是照顾老人恐怕都不够,年轻劳力会贵的惊人。因此我们必须压缩消费,大幅储蓄。

    中国社会必然在整体上呈现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作为国家整体,储蓄大于投资就要表现为贸易顺差。生产100斤土豆,自己只吃50斤土豆,其余50斤要储蓄起来以备将来养老。但是这50斤土豆又必须在市场上实现其销售价值,否则再生产就不能实现循环。这50斤土豆便需要外国人来购买,这就表现为我们的外贸顺差。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经济是不可能靠自身维持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的;没有外贸顺差,中国经济不可能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

    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时期。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这样的时期。

    不否认,我们的贸易顺差有政策扭曲所致的成分,可能成分还不小。例如,由于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国家所有,这就剥夺了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老百姓的收入不能得到有效增长,势必产生消费压抑。又如,由于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经济软预算约束严重,投资冲动,这也产生消费压抑。因为这两个方面产生的消费压抑,中国会出现高储蓄的倾向。但是我们要清楚,即使没有政策扭曲的因素,中国仍然会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

    这是一个享受巨大人口红利、呈显著青壮年特征的国家在进行储蓄。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到来。我们获得了贸易顺差,拿它做国外投资,投资收益可以为我们在老龄化时代支付贸易逆差。当然,有了贸易顺差,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用好贸易顺差,投资并不总是赚钱的。但谁来使用,如何使用贸易顺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因为我们使用不好贸易顺差,就说贸易顺差不好。我们拥有的是众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本身是不能储藏的,今天人口是资产,可以创造收入,五十年过后,同样的人口还是资产吗?还能创造收入吗?人力不能储藏,于是人们趁年轻努力工作,生产产品和劳务,然后出口一部分产品和劳务换得收入储蓄在那里,以备将来养老之用。出口、贸易顺差,这是人们在用一个迂回的办法储藏青春、储藏劳力。这是高级智慧,怎可以指责?一个人储蓄可能不理性,十三亿人怎能都不理性?今天,我们享受人口红利愈大;未来,老龄化问题也会愈严重。那个时候,我们的消费率自然会上升,储蓄率自然会下降,经济的储蓄就会小于投资,贸易收支一定会呈现逆差的。

    也不否认,过去我们的高外贸顺差与西方国家货币超发、赤字财政,高工资、高福利,透支未来是有关系的。今天,整个世界都在结构调整,还透支未来的帐,因此我们的出口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28%的增长了。我们将不得不调整结构,从更多地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出口、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来。但是,我们要强调,出口、贸易顺差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并非重商主义的信徒,更不是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但我反对简单的平衡国际收支的主张,反对简单的平衡贸易收支的主张。尤其反对的,是用汇率来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收支。汇率不是决定一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实际汇率短期可能高估或者低估,但是不可能长期低估的。那些将一国出口控制在GDP的4%以内的主张,尤其是用汇率将一国出口控制在GDP的4%以内的主张,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不是汇率的问题,为什么要让汇率来平衡国际收支呢?再说了,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是每年一平衡呢,还是十年一平衡?又或者是三十年一平衡?一个人当然不能永远负债,也不会永远借别人钱,但预算平衡可以不必局限于特定年份,而是可以一生来考虑。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也要在更宽泛的视野里来看待。不是要否定国际经济学中各种要求平衡的恒等式,而是这些恒等式并没有考虑经济现实中作为起点的不平衡。教科书强调国际收支平衡,但教科书不是为人口爆炸式增长,而后又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而写的。中国的人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五、六亿一跃而增加到十三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平衡。中国占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只占有远低于世界五分之一的资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平衡。起点不平衡,终点怎么可以平衡?那样的平衡本质上岂不反而是不平衡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