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徐建国:增值税税率可以降一点

- 核心观点

凡税收都是有扭曲效应的,应当尽量降低这种扭曲效应,社会财富才会增加。财产税的扭曲效应相对最小,增值税等流转税的扭曲效应较大,这种结构要改变。从渐进改革的思路出发,增值税税率可以适当降低一点。

宏观调控滞后于经济形势

新京报:你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从2010年开始的经济下行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类似,哪些方面类似?

徐建国:改革以来的经济有个基本循环,至今没完全走出去,就是“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2010年和1997年这两次下行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1997年的通货紧缩,可以回溯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高通胀,接下来的宏观紧缩,紧缩过度收手不及时,终于在1997开始发生通货紧缩。通缩一旦开始,就会自我加强,耗时5年才彻底走出来。

同样,本轮的经济收缩,也可以回溯到2008年底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通胀压力,同样导致了2010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现在,调控效果的“充分显现”,不仅表现在通胀压力的下行,经济增速显著下滑,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经济已经开始有“自主收缩”的迹象,一些企业已经不愿意贷款了。

两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比较吻合,都是加大投资后经济快速增长,随后出现通货膨胀等各种问题,政府开始调控,所谓调控重要的就是压投资,经济随之变冷。宏观调控总是有点滞后,政府动作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但两个时期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次不如1997年那一次环境恶劣,那时银行惜贷,企业也不借贷了,农民工都开始回家了,这次实际利率没有当时那么高,经济也没冷到那种程度。

新京报:宏观调控总是有点滞后,原因是什么?

徐建国:这方面已经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以前各方的经济专业知识都不够,大家都不太懂是怎么回事儿,现在随着专业知识的普及,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至少专业人员是懂经济的。当然懂也还有一个深度、广度的问题,这个没有止境的。另外就是政策决策的因素很多,只有专业理解还远远不够,需要协同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不过随着知识的进步,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方面也会有所改善。

新京报:经济出现“自主收缩”迹象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徐建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根本上是追逐利润的。一旦利润变薄,企业贷款、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就会下降,需求下降导致经济活动不景气,所谓的自主收缩说的是这个意思。利润变薄的主要原因还是利率。最近一段时间贷款的实际利率已经比较高了。以一年期贷款计算,名义基准利率虽然只有6%,实际上还要稍低一些,但是10月份PPI只有-2.8%,这样实际利率大概有8%左右,已经不算低了。其中大企业低一些,小企业要更高一些,这样的利率水平,对企业,尤其是对小企业而言,影响还是很显著的。

财政政策重在基建投资

新京报:目前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提振经济,应对“自主收缩”?

徐建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都可以再逐步放松一点。货币政策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方面重点还是基建投资。

目前消费比较平稳,增速也不慢,拉动需求主要依靠房地产、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块。房地产现在很难放松调控,出口形势短期难以显著好转,所以副作用最小、正作用最大的就是基建投资。

新京报:基建投资的副作用最小?

徐建国:基建投资从理论上讲没有太多的争议,国家的基建搞好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同时也会提高生产率。而且我们国家的基建现在确实差得太远,比如铁路、公路密度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无论跟发达国家相比,还跟本国当前经济需求相比都还差得远,十一假期的大堵车就很说明问题。

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是个大问题,以前都是找企业和银行,以后应当让政府财政多承担一点。从各国经验来看,基建基本上也都是政府主导。

新京报:有很多人担心增加投资会继续恶化经济结构。

徐建国:这种担心一直存在,也很有道理,但是一来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要分开来看,二来在投资中面临房地产、出口、基建这种“三难”选择,可能要用“三害相权取其轻”的思路来理解。实际上,加码房地产、出口的副作用很大,而增加基建基本上是好处多,所以应该说是“两害加一利”的格局。

财税体制改革是关键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经济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徐建国:财税体制改革应该是十八大后改革的关键部分。整个税制结构要改变,提高财产税等直接税比重,降低流转税比重,这是改革的大方向。

凡税收都是有扭曲效应的,应当尽量降低这种扭曲效应,社会财富才会增加。财产税的扭曲效应相对最小,增值税等流转税的扭曲效应较大,这种结构要改变。从渐进改革的思路出发,增值税税率可以适当降低一点。

另外,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应适当平衡,目前中央财政富余,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困难,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可以适当调一下。财政税收问题跟很多事情都联系在一起,是改革的一个核心。

第二个需要改革的领域是汇率,关键是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目前汇率改革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扭曲效应降低很多,但仍需要进一步改革。我的想法是汇率的浮动幅度可以再逐步放宽一点,慢慢进行探索。

新京报:不对称调息被认为是走出了利率市场化的一步,你怎么看?

徐建国:第三个需要进行改革的就是利率。我国目前存贷差较高,存贷差高等于企业和居民补贴银行系统,居民收入占比本来就在下降,再让居民补贴银行怎么行?

不过利率还是要慢慢放开,基本思路是慢慢扩大利率的波动范围,看市场究竟能走多远。

央行此前宣布银行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可上浮10%后,很多商业银行迅速调整至上浮10%,说明市场中有这种推动力量。

未来可以慢慢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促使利率市场化渐渐向前走。

私企比重增加将提高生产效率

新京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有较大的正面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再次进行国企改革的呼声很高,此项改革时机是否成熟?

徐建国:我觉得短期之内看不到国企大幅改革的希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企改革是被逼的。当时国企的负担非常重,甚至工资都发不出来,当时国企面临巨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才进行改革。我们国家所有改革都是倒逼的,现在国企利润状况这么好,主动改革估计很难。

大方向上我当然支持国企改革。与私有制企业比起来国企的效率低下,在全世界都一样,英国的撒切尔革命的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私有化。如果国企比重降低,私企比重增加,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就会提高,社会财富就会增加。

退一步而言,或许个别的关键行业可以采用国企,但现在国企确实太多了。不过改革需要契机,短期之内我还看不到国企改革的契机。

城市化是未来增长动力

新京报:你认为在增长中消化和解决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未来这个规律是否仍将发挥作用?

徐建国:这个经验教训是很深刻的。从国际上来看,五六十年代拉美国家发展态势非常好,但经历了国家债务危机后,社会经济发展一停20年。大的波动可能会使改革倒退,对长期经济增长不利。

富裕发达的国家总是呈现比较稳定的上升状态,比如美国200年多来基本没有巨大的波动,所有大萧条不过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经济周期而已,并没有大的战乱,长期的停滞。

反过来讲,美国倘若走不出大萧条,世界版图就要变了,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新京报:未来10年是否还能保持8%的经济增速?

徐建国:未来10年保持8%的增速应该不难。现在中国人均年收入约5000美元,在8%的增速下10年收入翻一番多一点达到10000美元,还是很低的,跟其他东亚国家相比来看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具体速度还是看经济运行情况。比如说2012年前三季度7.7%,不到8%,但是普遍觉得经济比较冷,那说明合适的速度应该高一些。

新京报:为什么这样认为?

徐建国:最关键的是未来的增长动力来自何方。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我认为未来中国增长动力都是城市化。城市化本身会带来很大的需求。从投资方面看,建设更高效合理,容量更大的城市会拉动很多投资;同时,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消费能力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带动大量消费。

城市化对供给方面的影响更关键。长期增长要看供给,目前供给最大的问题是人力资本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后收入提高,收入提高本身就代表生产力的提高,供给方面会翻好几倍。

所以应当在户籍、土地制度等方面要进行改革,把这一代农民工彻底变成城里人,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要解决,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是巨大的伤害。现在农村人跟城里人竞争处于劣势,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帮助农村人进城后,他们的贡献会慢慢反馈到这个城市,使得城市更大更强。

新京报:高房价是城市化的障碍吗?

徐建国:如果一个城市因为人口自然聚集得多导致房价高,不存在价格扭曲,那没有问题。但现在的高房价主要是由于要素价格扭曲造成的,由投资和投机推动的,房价这么高就不合理了,已经阻碍到了人口的进一步聚集,阻碍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确实要调控,但调控的方式可以讨论。

我认为限购属于调控的下策,会造成很多问题,效率也很低。实际利率低是高房价的重要推动力,居民的钱不愿存银行只好投资房子,导致房价扭曲。所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实际存款利率向上调整一点,对控制房价是有帮助的。

- 同题问答

“养老相关行业有发展潜力”

1.对于中国的诸多经济学人,你最为尊敬的是哪一位?

徐建国:我是北大经济中心培养的学生,中心老师们对我求学做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导师宋国青先生。很多经济学的学生都会经历过一个怀疑经济学的阶段,宋老师总是能够用简单、穿透力很强的语言展示经济分析的美妙之处。

2.2012年的经济运行到现在,当前的状况,是否有让你很意外的地方?为什么?

徐建国:没有太意外的地方。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中国经济结构在危机前面临很大挑战,采取过度刺激方案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恶化收入分配,金融部门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现在来看判断基本符合现实。

有一点比较意外的是去年年底经济就已经比较冷了,但政策一直到今年年中才开始逐步小幅放松,放松比预想要晚很多。

3.近期在市场层面,你认为哪一项改革最值得期待?

徐建国:近期来看,财税体制改革的共识比较大。另外,房产税改革的可行性其实很高。

4.未来10年,你认为哪一个行业具有投资前景?

徐建国:未来的行业发展会比较分散,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在少数支柱行业。大致看来,基础设施、房地产还有蛮大空间;从消费领域来看,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化日益严重,未来养老是个大问题,与养老相关行业很有潜力,比如医疗、老年服务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