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日本有两个新词儿,一个叫“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一个叫“安倍泡沫(Abe bubble)”。“Abenomics”是安倍的名字(Abe)加上经济学(Economics)合成而来的。这样的造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过所谓的里根经济政策(Reaganomics)。
中国有句老话,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年底,安倍第二次上台,这位“旧”官也抛出了“三支箭”的一揽子经济政策。这三支箭分别是: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促进民间投资的战略政策。
日本长期的经济低迷被称作“平成不况”和“失去的十年”(也有二十年说),造成这些局面的主因都与日本高速经济成长的后遗症有关。比如,在经济泡沫时期由于过剩的设备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消化处理。另外,经济泡沫后过度消费的突然冷却也是重要原因。还有,高速经济成长时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关系,不动产泡沫的破灭和担保成本的骤减更让不良债权问题雪上加霜,等等这些都为金融部门埋下了隐患和危机。此外,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停滞造成了日本长期的通货紧缩。
面对这些陈年老账,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能起作用吗?
大胆的金融政策
所谓大胆的金融政策即是量化宽松政策。2001年3月,也就是小泉政权时期,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就曾分4期实施过量化宽松政策,以便摆脱困扰日本已久的通货紧缩局面和GDP低增长经济。
说白了,量化宽松就是印钞票来增加货币存量。日本银行通过这些超发的日元购买商业银行和市场手里的日本国债。这样一来,大量日元流进商业银行,用于贷款融资的可贷资金也就被增加了。随着贷款融资促进企业的扩大生产,就业也就会增加,物价也会上升,通货紧缩被克服,经济就活了。
当时小泉的政策一直持续到2006年3月,整整5年时间。且不论它的政治经济意义,这些量化宽松政策的确让2004年到2008年的日本经济有复苏的迹象。可到了2007年,量化宽松被解除,另外银行利率也从0%提高到0.5%,这使得景气低迷再次袭来,日本经济又再次退步。
这可能给了时任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一个印象——量化宽松政策这服药治通缩的确管用。但,药不能停。所以这次,安倍决心要把钞票不停地印下去,直到达到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目标被设定为2%-3%的通胀率。而且安倍还破例要求日本银行“配合”他,买进所有政府发行的“建设国债”。
日本中央银行一向以拥有“独立性”自居。可这次安倍的“指示”让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感到很是为难。如果日本银行无限制地买进长期国债会让政府的财政更加偏离正轨,随着未来债务继续激增,国债价格也有暴落的危险。为此,包括白川在内的很多人都表示忧虑。
另外,日本财政法第5条明文禁止中央银行直接买进政府发行国债的行为。所以政府不管以何种“暧昧”的方式“强卖”国债,日本银行长期一贯的“独立性”都会遭受威胁,从而给“操纵货币说”提供口实。因此反对者要求白川总裁要以辞职捍卫日本银行的“独立性”。安倍或许料到白川会不从,所以已在物色下任人选了。
但当通货膨胀到来时,景气真的也会来吗?即便通货膨胀来了,安倍政府能很好地将它控制在2%-3%吗?会不会引起所谓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如果“安倍泡沫”让日本陷进另一个极端,那可能比现在的“通货紧缩”更可怕。可以看出,安倍的做法不合法也欠合理。而且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换取未知的改革将得不偿失。比起以往政府,这次安倍的金融举措还真挺“大胆儿”。
但如果支靠扩大货币发行量来扭转局面,希望恐怕依旧“渺茫”。因为利率降低到不能再低的时候(日本现利率几乎为零),人们很可能会有利率上升同时债券价格下降的感觉。这时不管你用什么招数,都阻挡不了人们“囤积”货币的行为,货币宽松政策因此可能失效,经济学上称作“流动性陷阱”。
但有人会相信安倍和他的“智囊”们不知道这些吗?或许安倍就是想矫枉过正地赌一把,给日本经济下服“猛药”看看久别的景气是否能够来到。显然,安倍的举动暴露了他的“焦躁”。但不“焦躁”又怎么办,7年7相的严酷现实逼迫安倍不得不快点出“成绩”。
量化宽松的后果
量化宽松意味着日元将要贬值,股价上升。谁会在这次金融政策中直接获利呢?
是他们——拥有“资本”的资本家。安倍“金口”一出,市场上就有反应。1月28日,日经平均股价自2010年4月以来时隔约2年零9个月再次回升至11000日元关口。除此之外,外汇市场的日元价格也降至1美元兑换91日元,突破了1年零9个月的新低。资本的嗅觉总是异常的灵敏,它们已开始频频动作。每时每刻所有因为这次政策可以产生利益的部门都在被日本国内外投资者一次次地扫描。但,如果资本家获得的利益真能够分配到普通劳动者手里,也至少要等到明年。
日本是个进口大国,赖以生存的石油、粮食等生产生活资料严重依靠进口,日元的贬值无疑会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减少可支配所得,抑制其他消费活动(出国旅游、留学、海外奢侈品购买),储蓄将大大缩水,这些都会让日本人幸福感降低。当资本再一次向少数人靠拢时,贫富差距必将再次拉大。这么一看,安倍的金融政策更像是为资本家“创租”,而不是为普通老百姓“谋利”。
靠增发带动的日元贬值,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异论。人为地操控日元贬值会引起他国货币升值,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会减少他国的出口量,以至于增加失业率。
美国汽车行业近日就发表声明对“安倍政权以牺牲贸易对手的利益换取日元贬值”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随之,美国国务院和财务部也对安倍的做法表示担忧,认为这很可能会成为触及美日同盟关系的敏感问题。2月,安倍将访美,看来为此他一定会颇费口舌。
此外,欧洲国家的政要也有说辞。德国中央银行主席警告说,“日本银行屈服于首相会产生独立性缺失,甚至将引起汇率政治化和货币贬值竞争。”法国总理也在最近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无法否认对日本金融走向抱有担心。”
近邻韩国甚至把安倍的日元贬值政策称为“日元空袭”。媒体也报道,韩国的电机和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它们已经开始准备通过政府干预来对应。近日,中国新华社也发表通讯认为,日本以邻为壑的政策会让其他贸易国不得不“跟牌”,很多国内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会因此产生波动,货币战争一触即发。可见,安倍的“大胆”举动是不计后果和不负责任的。
灵活的财政政策
2012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大幅超过财政收入,赤字极度恶化,累计债务余额甚至已逾GDP的200%。但很多日本人却以这些债务中大半是内债为自己解心宽。再加上彭博资讯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忽悠”,日本更像吃了定心丸。不过他们非常清楚不管是内债还是外债早晚都是要还的。
在面对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经济复兴谈何容易。所以安倍的第二支“箭”就致力于用“灵活的财政政策”改变赤字面貌。其实,早在他的上一届,野田佳彦执政时就开了个头,选择首先从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税”开刀来化解政府债务。
去年8月10日,日本通过了消费税增税法案。法案规定到2014年的4月份,消费税将从现在的5%上调至8%,再到2015年10月,升至10%。有人粗略地计算过,如果打算借增加消费税弥补财政赤字的话,2030年,消费税必须要达到37%到41%。在北欧这不算什么,可在日本还是第一次。本届安倍政权要做的就是“严格”实施消费税增税法案。
即便是这样,200%也并不是个不变的终极数字,每时每刻日本政府的债务都在增加。
近几年,随着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不睦,国内的右倾势力日益蠢动。“国防”预算规模逐年被扩大。最近,安倍甚至公开宣称欲将自卫队改编成“国防军”,这与国际上不断消减国防投入的潮流背道而驰。而且被增加的国防投入最后还是要以发行债券的方式从日本老百姓那里得到。
另外,日益严重的人口高龄化也一直是日本的一块心病。日本政府为了维持医疗、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也只能利用增税和发行国债这些方法,而国债的发行又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让赤字增大。为了应对这些赤字,就还要增税,很显然这是个借债还钱的恶性循环。
去年12月2日,位于日本山梨县的笹子高速公路隧道发生坍塌,造成9人死亡的惨剧。据调查,该隧道35年以来一次也没有进行过安全检查。日本到底还有多少这样亟待修理的公共设施?不得而知。这让人们感到异常的恐惧,为此日本舆论哗然。安倍也借此事故极力主张应该增加公共投资。但仅做一次全面的普查和维修,金额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今年1月10日,大规模修复基础建设的公约被达成,总额达到13兆日元,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6%,这也超过了2011年应对福岛赈灾的支出。
2月15日,安倍政权又进一步调整了预算,计划将10兆日元投入到公共事业上用于刺激景气。其中道路整备就占1.5兆日元,农林水产也超过了2兆日元。对于自己的大手笔,安倍有自己的打算,就像他在北海道做街头演讲时说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进行公共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发挥力量,从而促进就业率增加”。
支持者认为公共事业的大规模投资必然刺激经济,促进景气,而反对者批评说面对世界上最大公共债务的同时,再三地扩大公共投入,不合时宜。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把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的项目和较小甚微的项目分别对待,来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尽量减少债务。
促进民间投资的战略政策
为了改善日本经济,安倍还提出了促进民间投资的战略政策,也就是他的“第三支箭”。
1月29日,安倍召开阁僚会议,决定在预算中拨出8兆日元用于民间企业融资,还为中小企业准备了4兆多日元的政策资金。另外日本政府也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和支援本国企业海外扩展,对那些进行海外并购、调整能源与生产资料的企业提供1.2兆日元的补助。
到今年6月底,安倍还打算出台三个预定计划。首先是“日本产业再振兴计划”。目标努力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开展企业活动的国家。为此,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建设“特区”。在设备、研发环境、投资环境、税制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第二是“国际拓展战略”,它将为在新兴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日资企业提供全新的融资渠道。
最后,“新市场开发政策”意图改变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把老龄化、能源安全和绿色经济作为优先课题。目标确实宏伟,但安倍并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方案。安倍能否在面对高法人税、电力供给不稳定、环境政策严格、劳动政策过时、自由贸易协定对应迟缓、党派斗争激烈等问题的同时实现目标,还是个疑问。
经济学巨匠凯恩斯主张,当市场失灵时,政府有必要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在安倍的一揽子经济政策里,无处不回响着凯恩斯的声音。“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虽然是个新词,但旧典仍是凯恩斯主义。如果问安倍的经济政策会带来什么,历史已经揭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