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徐高 理解中国城镇化的人口视角

在演讲伊始,徐博士首先指出目前就城镇化问题的两点分歧:第一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究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目前还没有定论;第二是所谓新型城镇化与之前所提到的城镇化,在概念和结果上究竟存在何种差异还存在争论。针对上述问题,徐博士主要从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经验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从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占比、非农就业占比、大城市居民占总人口比重以及老龄化等五个方面同城镇化的关系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城镇化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高度吻合,但依据上述事实得出中国的城镇化会继续快速推进的结论却为时过早。从韩国的经验来看,城镇化的过程会随着城镇和农村老龄化率差距的增大而趋于停滞。这是因为在其农村转向城市的人口中,青少年是绝对的主力军,而老年人却并不多见。我国的情况与韩国类似,经过二十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后,我国农村中青少年人群的比例较1990年时已有了显著下降。尽管我国目前仍有约6亿农村人口,但随着农村青年人口比例的减少,现在看起来还不明显的城乡老龄化差距会在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内大幅度拉开,从而给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很大的困难。

青年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城镇化的人口转移过程中的主力,同城市对农村移民所采取的各种制度壁垒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存在医疗、教育、社保的诸多方面的限制,农村移民无法在城市真正安家,从而也无法将小孩和老人接到城市生活。而与此同时,随着农村老龄化率的提高,农民进城的脚步会受到进一步的制约,继而加深农村地区的贫困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选择城镇化道路的十字路口。城镇化的道路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在目前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进行恰当的政策调整以使中国摆脱城镇化的“死路”。在谈到如何使中国走上“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时,徐博士认为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城镇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第二是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村人口接受平等的医疗和卫生制度提供保障;第三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使进城的农村人口能够以土地换取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险,从而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

最后,徐博士还特别指出,目前留给政府采取行动的时间并不充裕,能否有效实现政策调整,需要决策者的魄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