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高连奎:治理影子银行须从调整货币政策开始

虽然各国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有所区别,但一般都认为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中国影子银行在2012年托起了融资的半边天,可以说没有影子银行就没有今天经济的复苏。在银行金融中介功能弱化之时,影子银行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输送流动性的功能。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是错误货币政策导致的怪象。

首先,2010年起,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入了量化收缩阶段,政府通过信贷额度来管理宏观环境,迫使银行将这些客户推向非常规银行。企业为防止破产、地方政府为防止工程烂尾,大量利用非贷款融资形式,导致影子银行规模庞大。影子银行一骑绝尘,增速远远超过贷款增速。

影子银行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为了扩大规模获取超额利润,银行有着很强的动力进行监管套利。

再者,利润追逐诱导银行转向更有利可图的产品,哪怕承受更多的隐含风险也在所不辞。影子银行虽然有一定作用,但绝对不能高估,因为影子银行毕竟属于企业融资的“二渠道”,而不是“主渠道”,作用尽管很大,但也不能太高估,另外还有影子银行融资还有两大缺陷,那就是“乱”和“贵”。

中国的影子银行,多涉及结构性产品,证券组成复杂,透明度低,缺少监管,而且不少与土地或土地担保有关。此外,银行买入企业债券等中长期债券,再以较短的年期将证券分拆,卖给零售投资者。期限错配、风险错配比较明显,一旦由于什么原因资金流入放缓,银行势必面临流动性的困难。

银行的“资金池”理财产品,银行采取“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类似于“庞氏骗局”。在发达国家,最大的影子银行玩家通常是对冲基金、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在中国,影子银行通常表现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的形式。

但是影子银行具有顺周期的特点,它能放大一些问题:当市场有乐观情绪时,它会放大这种乐观情绪,增加杠杆率,使得信贷增量变得更加不可控制;但当人们失去了信心,它也会加重这种情绪,促使大家赶紧把钱撤出市场,使得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目前研究机构主要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将影子银行划分为三类,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庞杂的影子银行体系中,银信合作类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最快,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最大。信托公司通常处在这些新型资金流动的中心,运营在正规银行体系与影子银行体系交汇的阴暗领域。信托公司主要为两类客户服务:需要资金的私营企业以及资金充裕寻求更高回报率的家庭。

影子银行的第二个特点是“贵”,目前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属于史上最高,收缩货币必然导致货币价格增高,普通的贷款满足不了银行的盈利需求,于是各种变相的高利贷就产生了,但是真正融到资的人也不见得有还款的能力,仅仅是救急而已。

在存款准备金率高企的情况下,影子银行所导致的表外业务,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但是正规渠道的存款仍然非常高,因此影子银行根本就缓解不了融资的问题,只能加大融资成本而已,影子银行并非金融创新,也不具备任何的创新意义,只是史上最严重货币紧缩情况下的金融扭曲而已,这种扭曲导致了太多的金融乱象和风险,而要治理这样的扭曲,还必须从调整货币政策开始,监管只治标,不治本。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