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章玉贵:中国央行何以超越美联储

中国央行总资产超越美联储以及中国广义货币(M2)规模超越美国的事实,既不表明中国央行已经取代美联储成为世界央行,更不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而是在既有美元本位条件下,中国被迫加速经济货币化的一种次优制度安排。中国央行当然应该在经济转型中尊重货币发行理性,降低货币超发的偏好,但积极争取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才是提升中国经济分工地位的根本之策。

 

央行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同时,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7.42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美国当时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央行的总资产在过去五年里也是激增,早在2011年底便达到了创纪录的4.5万亿美元;而自1913年成立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最有权势的美联储以及近几年实力蹿升的欧洲央行,则同期的资产规模只有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如今,中国的M2/GDP为达到196%;而美国的M2/GDP只有60%。渣打银行曾测算,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三年(即2009~2011年),全球新增M2的规模中有48%来自于中国。

中国央行总资产超越美联储以及中国广义货币(M2)规模超越美国的事实,既不表明中国央行已经取代美联储成为世界央行,更不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而是在既有美元本位条件下,中国被迫加速经济货币化的一种次优制度安排。 

先得承认,中国央行基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在中国经济运行乃至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中行为空间的扩大,是一种自然的逻辑延伸。十年前,优越感十足的西方财经领袖们根本不把中国央行放在眼里。中国长期以来也被排除于国际金融核心决策圈之外。西方视野中的全球五大央行,除了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央行之外,瑞士央行赫然在列,而中国央行直到最近几年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西方财经官员越来越感到,当今世界的一些重大经济与金融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撇开中国恐怕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中国在G20框架内的发言权有所提升。西方世界的这种转变,既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实力和影响的肯定,更是希望中国在既有国际金融框架内承担国际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约束。

当然,谁都知道,一国央行总资产的扩大并非说明该国央行实力有多强,而是诸多因素合成的产物。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要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资本投入是必备的要素之一。尽管FDI这些年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信贷的投放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自2008年11月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执行的货币政策整体而言极为宽松。数据显示,自那时起到2011年12月的这三年多里,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超过25万亿元,再加上银行接近4万亿元的表外业务,则总量接近30万亿元;经济货币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在做大央行资产规模的同时,也加大了央行的政策操作难度。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通胀压力的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正如渣打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M2的扩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为应对外汇流入,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大规模扩张了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外汇储备占据全球总量三分之一的事实,既反映了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对国际产业和投机资本的持续吸引,更凸显在全球既有经济与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国某种意义上为主要金融强国打工的弱势地位。

在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中,美国除了出口制成品之外,最具含金量的“商品”就是出口美元。美国保持这种贸易逆差表面看来是吃亏了,也失去了一部分就业机会,实际上是赚大了。还有什么比享用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又有人送美元上门的日子更爽呢?说中国在自觉不自觉地帮助维护美元地位一点都不错。美国可以忍受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的存在,中国看起来从中确实赚了不少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越积越多,持有的美国债券也随之增多。一旦中国的美元储备越多,就越担心美元贬值,而如今的美国又没有绝对的义务同时也不可能保证美元币值稳定。所以,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比美国更关心美元的走势。偏偏如今的美元又是一种没有抵押品的债务凭证,是一种全世界通行的高级“白条”。各国收到这些“白条”之后,即便不喜欢,也决不敢撕掉。从这个意义说,表面上掌握了最多资产的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相比,实在太弱小。

笔者认为,中国央行当然应该在经济转型中尊重货币发行理性,降低货币超发的偏好,但积极争取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才是提升中国经济分工地位的根本之策。

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结构异常复杂且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尚不健全的巨型经济体来说,有效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早日建立一个能使经济保持持续活力的增长机制,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显得迫切。否则,单靠货币超发来对“热启动”,肯定会使业已失衡的经济平添更大的转型代价,也会使得今天的货币政策转换面临更大的成本。

中国央行若要最终超越美联储,还需握有至关重要的货币杠杆,即把人民币培育成国际货币本位币。当然,这注定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尽管美国的实力在不可避免的下降,但基于金融主导国的综合实力以及话语权惯性,其他国家要在短期内取代美国的地位并不现实。从历史的视角观察,本轮全球金融格局变迁或将持续30年才能最终定格。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美元加冕全球货币王位。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或几乎唯一的储备货币、国际清算货币、价值储藏手段、金融交易货币和财富计价单位。不过,从1913年到1944年,美国还是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才从英国人手里接过了金融权杖。而今,国际金融格局变迁面临的环境与60余年前相比已经大为不同。在相对和平时期实现国际金融格局的平稳过渡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成长,更需要后起国家提高博弈水准。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