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昌镛:亚洲模式不能再以环境为代价

亚洲的崛起势不可挡。然而,亚洲的繁荣能达到何种程度,取决于该地区能否满足其庞大的、不断膨胀的能源需求。更为复杂的是,亚洲似乎面临着一个无解的悖论:如果它能设法获得足够能源来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那么,在此过程中,它必将大大加速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迄今为止,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低迷,但是亚洲经济却实现再次增长。随着经济的扩张,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也相应急剧膨胀。2013年,中国经济回升,预计将增长8.2%。如果国内改革能刺激经济复苏,印度则有望增长6.0%。整个亚洲发展中国家GDP可达到6.6%的健康增速。

如果亚洲发展中国家保持年均增长6%,到203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比重将从28%上升到44%。同期,亚洲能源消耗占全球份额将激增至56%。

能源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亚洲仍有5亿多人生活在无电的“黑暗”当中。让这些人享受到电力的好处,亚洲领导人责无旁贷。确保穷人用得起电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而“包容性增长”就是要让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社会阶层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确保这些人用上电就意味着能源投资每年增长5倍,而这又会导致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亚洲的能源紧缺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尽管亚洲的煤储量占全球的25%,但常规天然气储量仅占16%,可开采石油和液化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15%。为了弥补这个缺口,预计到2035年,亚洲需要进口的原油将会是目前的三倍,过度依赖进口使该地区更容易受到外部能源价格的冲击。

如果亚洲继续维持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用量将增加81%,石油消耗将增加一倍,而天然气用量将增加两倍多。到2035年,由此导致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00亿吨以上,接近气候变化专家预测的全球可持续排放总量的上限。实际上,仅亚洲地区的排放量就已占用了全球的排放指标。

严酷的现实是,我们没有灵丹妙药——如果本世纪亚洲致力于实现包容性的可持续增长,那么亚洲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控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正如印度尼西亚开创的先例,首先要取消低效的能源消费补贴,用有针对性的补贴代替。能源消费补贴给公共财政预算带来巨大负担,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能源补贴占GDP的比重超过4%,印度、印尼和越南超过2%。补贴的获益者一再抵制取消补贴,而他们当中极少有穷人。

我们不应低估需求管理中改变行为的重要性。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通过“节电”(Setsuden)运动成功抑制电力需求,2012年夏天高峰期用电量降低了15%。

清洁能源供给也是关键。在过去不到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由近乎零升至82GW(1GW=100万千瓦)风电和20GW太阳能发电规模,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是一些专家预测,要在商业运作成本上具备竞争力,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然而,亚洲不能也不应该等待。目前唯一的方法是使传统能源更清洁、更高效。

此外,亚洲可利用其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减少煤炭使用,这个方案正逐渐变得可行。虽然对亚洲的地质情况研究不完全,但有迹象表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气资源,占全球份额的近20%。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拥有相当大的页岩气储量。非常规天然气可以提供一个更清洁的通向未来的能源桥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在核电方面,亚洲正面临困境。福岛核事故凸显了核能的风险,并提醒我们利用核电的三大遗留问题:核扩散、核废物处理和安全性。但如果逐步淘汰核能,并用目前的能源结构取而代之, 到2035年,亚洲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将激增8%~13%。

能源市场的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益处最为显著。跨境电网和跨境天然气输气管道可以创造规模经济,提高效率。例如,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利用水电替代化石燃料,建设一体化电网,在20年间可节约140亿美元,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将减少1,400万吨。该区域必须争取在2030年之前建立一个泛亚能源市场,争取达到欧洲目前的区域合作水平。亚洲各国有责任共享信息,协调监管、标准和定价政策。即使无法超越,亚洲至少可达到与欧洲相当的水平。

事实上,亚洲正在走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亚洲经济的增长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这种不均衡也许很快——虽然大多数人不愿接受——就会侵蚀亚洲各国的利益。如果“清洁的亚洲世纪”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么亚洲各国就应该全面行动起来。

(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