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卢锋:2004年宏调遗产

(十年宏调系列评论之二十)
    就部门竞争决策影响力而言,发改委无疑是2004年宏调的最大赢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则颇为尴尬
  西哲有言:你不可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一切皆在流动与变化,新时期历次宏调也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比如,2007年紧缩宏调以调控猪肉价起手,2010年则以调控房价飙升为重点对象,2008年底更以实施空前力度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为主轴。抽象的反周期宏调,总是在具体背景下通过具体举措推出。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新时期的首轮宏调特点尤其突出。首先是宏调背景不同寻常。世纪之交的起点环境是宏观通缩,这就使得判断当时宏观周期转向偏热会受更多牵制。SARS疫情为2003年二季度信贷和投资过快扩张客观上打了掩护。如本专栏之十七讨论过,央行率先出手紧缩房贷未能完胜,部分与上述背景条件与心理氛围有关。
  当时经济偏热的走势,与开放经济追赶提速的阶段性转折时态重合,使宏观周期上行呈现新特点。可贸易部门持续追赶,派生出人民币的内在升值趋势。资本回报率趋势性提升,给国内投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是允许汇率浮动调外需,还是限制投资压内需,这个制约开放宏观全局的巨大置换关系不期而至,一时带来了认知和决策困惑。
  制造业升级与城市化扩容,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摄入、高能耗、高增长”的青春期成长阶段。产业结构阶段性“重化”虽有符合规律之处,然而与转型背景下体制扭曲的因素相结合,表现为钢铁、建材、建设用地等增长偏快偏猛。这容易使人把宏观失衡看成少数部门过热并诉诸产业政策,构成“产业政策宏调化”的经验背景。
  2004年的宏调风暴来去匆匆。然而受路径依赖效应的作用,这次宏调实践在分析逻辑、主题定义、工具选择、协调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后续影响,在塑造十年宏调模式的某些相对稳定的特征方面留下了清晰的烙印。解析2004年宏调的影响与遗产,是理解十年宏调史的必修课。宏观观察中结构分析的视角更加彰显。宏观决策层虽也重视信贷与投资增速等总量指标,但在分析层面对其更有影响的,似乎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投资增速、建设用地扩张规模等部门性或结构性的变量。与结构分析的思路相适应,产业政策在宏调组合措施中的重要性上升,多部门调控的九龙治水模式成为必要,限制特定部门投资成为重头戏,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等概念为这种宏调模式提供了分析支持。
  总量工具则成为配角。货币政策退居相对次要地位,利率手段运用更是“慢三拍”。实际情况是,宏调高潮半年后央行才决定(或获准)将利率提升0.27个百分点。这似乎更像显示利率工具可有可无:在战斗结束后清扫战场时才迟迟现身。财政政策作为总量宏调另一基本工具也有类似尴尬,2004年宏调风暴过去近一年后,积极财政政策取向才得以改变。在这轮宏调博弈中,新组建的发改委主导的宏调模式具体成型。虽然在2003年宏调中表现比较平淡,但当宏调重心到年底聚焦特定产业后,发改委在设计产业政策和出台结构措施方面具有的禀赋优势,便在宏调高潮阶段得到突出发挥。2004年宏调风暴后,发改委趁势推动重建覆盖广泛的产业政策目录,成为其主导宏调的神兵利器。
  当时一份官方文件的表述,或许传达出发改委对未来宏调模式的某种愿景规划:“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定期发布和适时调整相关产业政策,指导社会投资方向;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将配套提出加强和改进银行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如果说确立“产业政策宏调化”模式,使得发改委找到新形势下主导宏调的实践战法与抓手,那么在协调与推动2004年宏调风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则给人留下发改委地位不可替代的深刻印象。后来实施“4万亿”刺激计划,发改委再次将设计实施产业政策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高层可能都觉得发改委“重要到不能改”。就部门竞争决策影响力而言,发改委无疑是2004年宏调的最大赢家。
  2004年宏调无疑有重大成效和积极意义。重视宏观稳定,果断治理明显的宏观失衡,2004年宏调继承了中国改革时代宏观政策这个重要传统。不受标准教科书束缚,务实选择宏调工具也是好的。从效果看,抑制住通胀加剧势头,为开放景气增长赢得大体稳定宏观环境。从总结经验角度看,2004年宏调也派生一些矛盾。如产业政策在宏调概念下扩张导致审批管制扩大,就是或可反思的问题之一。且待后文探讨。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