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尚斌:美国医改的出路

    目前美国的医疗系统在财政方面难以为继。加税?一定会加,但是考虑到经济危机和大选因素,在加税之外,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50%的成本,但是不降低医疗保障水平?
  医保从财政和人口两个角度来考虑是不可持续的。美国人当前的选择是,要么让目前的系统崩溃,然后开始研究可持续的替代品,要么开诚布公地讨论在破产前就为医保寻找到可持续的替代品。美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占GDP比例为18%。
  医保作为全世界民生第一大难题,任何政府都不能忽视,即使美国政府想减少医保的开支,那至少得建立在公民所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
  根源在于中产阶级萎缩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双方在筹备期正展开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最终辩论。在此本刊搜集了一些关于美国“失去的十年”中社会各阶层的变化。自2000年以来,中产阶级不断缩水,收入和财富减少。那么未来会如何发展呢?我们基于全美在过去十多年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自我定义为中产阶级的成年人中,超过85%的人感觉要维持生活水平比十年前更难。在这85%的人群中,有62%将原因归咎于国会,54%归咎于银行和金融机构,47%认为大企业,44%认为布什政府该负责,39%认为是由于国外的竞争,34%认为是奥巴马政府的错误,仅有8%的人认为是中产阶级自身的错误。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10年,高收入家庭占所有家庭收入比例为46%,而在1970年该数字仅为29%;中产家庭在2010年家庭收入占所有家庭收入的比例为45%,而在1970年为62%;相应的,低收入家庭2010年和1970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到7%。说明贫富差距在过去40年被拉大,有的群体收入上涨,有的群体收入下滑。
  除了中产家庭比例这个指标外,从2001年到2011年之间,去除通胀因素后,成年人的收入总体上涨幅度为0.1%,基本持平。但各个群体之间分化较大,比如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益最大,其收入增长10.4%,其他受益的人群按受益大小排序分别为寡妇、已婚人士、白种人、本地出生、妇女。而其他年龄段成年人、男性、黑人和有色人种、拉丁裔、亚裔、独身或离异,以及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收入皆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高中学历者收入下降最多,比2001年下降了4.6%。
  有大量节约的空间
  突破点在哪里?美国人享受的医疗服务中,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每项服务。因此,只提供给“所需要的”才是降低医疗服务的关键。那么美国医改会走哪条路呢?
  首先,引入全民(美国公民和工作签证持有者)医保意味着要马上加税,在经济极度衰弱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难实现。
  其次,像加拿大的体系一样,医保体系仅包含医务室、急诊室、门诊和住院等。这样可以减少开支吗?
  其实加拿大模式,甚至会增加公共医疗的开支。因此,最现实的途径是,对于常规的门诊以及常规急诊,采用共同承担费用的方式能降低不少开支。这也是加拿大医保体系不采用费用共担模式的隐患(一旦人口增加和税收减少,就会像美国一样入不敷出)。一位常年居住在加拿大的朋友,他家小孩有天突然患中耳炎还伴随发烧,他太太带孩子去急诊室,医生给开了抗生素。第二天孩子就好了,也没有发烧,但他太太不放心,仍然带小孩去诊所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和后遗症。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城市里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是国家财政和医疗保险全部承担,这样的政府财政能支持多久?这两次诊疗,在很多医生眼里是没有必要的,浪费纳税人的钱。第一次本应去就近的卫生所或门诊部,要比看急诊便宜得多。
  共同承担的意义在于——让患者在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的同时,节省并不需要的服务开支。在美国一些地方,救护车的起步价就高达500美元,但很多美国人一旦患上头疼脑热的小病,甚至牙齿疾病,动辄叫救护车接送,一旦医护人员拒绝将会被起诉。实际上这些“过度需求”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其实,相比全面医保体系而言,一些国家只针对特权阶层的“全面医保”,似乎更加“理性”:特权阶层享受免费医疗待遇;而富人自己会承担该部分费用,在这方面对财政不存在压力;至于穷人,买廉价药品和吃家庭常备药是不二选择。不过这种模式也有弊端,一旦特权阶层需求过于庞大,而税收的主力来源——中产阶级收入急剧萎缩时,医保开支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很大,更不必说建立“国家和个人分担”体制的全面医保了。
  第三,英国模式。每个人都会选择基本的医保提供者(保健医生或者诊所)。转到专家门诊则需征求保健医生的意见。在美国,无论你找保健医生或者找价格贵上好几倍的专家,医保体系并没有明确限制。所以你可以看到甚至五官医疗专家来清理耳垢,这个自己和护士都能做吧?所以,美国的全面医疗体系存在着巨大的“浪费”,从这个角度讲,其医改难度比中国要更加容易。
  第四,关于医疗纠纷的改革。在美国,很大程度上的医疗诉讼是由于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像以上提到的耳垢的问题。相比而言,医生的玩忽职守比例并不大。所以,作为医疗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医疗事故赔偿需要更加合理。如果是医疗体系造成的伤害,那么由医疗体系承担,否则将由个人和保险公司承担。在美国,经常会听到一些诸如被宠物狗咬伤,动辄赔付上千万美元的故事。如果这种事故发生在医疗系统,那这个系统再有钱也得被吃空。当然,美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初衷在于保护患者利益,这和中国不同,中国的普通患者相对医疗系统是弱势群体,相比而言医疗系统在医患纠纷这里的成本比美国要低太多。如果美国想要在这一点削减医保体系成本,则需出台新的法案和修改旧法案,这样做并非损害患者利益,而是使医患双方的权责更加公正和理性。
  据统计,美国的医生平均每应付一件不痛不痒的医疗诉讼,需要花费5万美元——即使医生胜诉,5万美元也付诸东流了。当然也有一些真是由于医生的渎职而使患者死亡的案例,但患者家属败诉,并未获得任何补偿。这将减少至少约一半的医疗事故保费。
  第五,美国人在生命末期治疗和护理花费了太多。尽管民生社会和教义鼓励人们对拯救无望的病人提供帮助,但公共资源应该有对生命末期患者,应该分清楚什么该提供,什么不该提供。不仅是癌症患者,也包括心脏衰竭患者、肺气肿等生命末期的病人。例如,素有声誉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的患者,其存活率为0%,但是医院仍不得不做大量的透析,一次动辄数千美元。而花费10万美元的化疗药物,可以延长前列腺癌患者6个月的生命,这些都不应由纳税人承担。
  第六,所有医疗广告立即禁止,而新药需和现有药物进行比较。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医生、医院、诊所、医药公司都不可以向病人做推销。所有新药物只有被证明优于现有的药物时,才能获得FDA批准,而不是只要没有危害就批准,这在很多国家容易滋生大量腐败,而且形成了对医保资源的浪费。每当一个新药物被发明,所有其他的制药公司迅速复制,或者更改少量成分,或者修改大分子中的非功能性结果,实际上很荒谬。从经济学上来说,浪费的本源在于“消费是拉动经济的动力”,这个本末倒置的经济理论是经济周期的罪魁祸首。
  第七,防止欺诈和滥用。无论是对医生和病人,滥用医疗资源和欺诈,并没有太多的惩治措施,患者用欺诈手段使纳税人承担更多是一种情况,另一种则是医生为了其自身利益在诊疗过程中做手脚。其实这两种情况在中国都很普遍,而更受人指责的是医生或者药店故意销售给患者昂贵的、性价比低的药物。
  第八,基本医疗领域应该禁止让健康保险公司退出,他们应该进入那些更高风险的领域,比如花10万美元让患者生命延长半年的前列腺癌病例。这样,纳税人的钱就花在了固定和低风险的地方。
  第九,建立电子病历降成本。“互联网”时代,有太多人患有非常昂贵的病,无论是医生和患者,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交流,这样会使得彼此走很多弯路。比如一种疑难病症,可能一剂简单的药物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但其他同样病例的患者可能要花费数千、数万倍的成本也丝毫不起作用。
  随着国家标准电子病历的建立,你能找到任何想要的一切,但这个体系中的信息需防止被盗或遭到破坏。
  最后,立即取缔高果糖玉米糖浆和反式脂肪的食品。这些有毒食品在快餐业非常常见。限制国人进入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次数会大大降低医疗的成本。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