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邓聿文:“福利中国”的价值

    近期有两件事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可能大家还未感觉到其意义。一是异地高考终获国务院同意,并要求各地年底前把方案拿出来; 二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出台,大病保险报销不得低于50%。
  异地高考是一个近年来社会关注度颇高的话题,它不单关乎广大流动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高考公平问题,也关乎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中国之所以形成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就在于类似异地不得高考的问题一个一个地阻隔着城乡之间的融合。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人员子女有1260万人,未来15年随迁子女的数量将增至3700万以上,假如有1/4的随迁子女进入高中,那么涉及到的异地高考学生人数就达近千万。对于这部分学子而言,如果异地不能高考,将是一种巨大的机会不公。所以,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平等,就得像拆弹一样把这些问题一一拆除。
  相比允许异地高考,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的规定,意义更加重要。可以说,这一规定是我国自建立医保制度以来最重大的突破,有专家就称,有了该规定,2012年可称为 “福利中国元年”。如此评价该制度的重要性,确实并不夸张。在温饱乃至小康解决后,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生病,尤其是大病。对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把全家此前辛苦赚下的积蓄化为乌有,堕入困顿之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以致现在很多人生病,宁愿坐在家里等死,也不愿去治病,因为他们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
  尽管我国针对不同群体,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但除了公务员可以基本确保无忧外,其他群体的医保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农民,其新农合的保障水平更低,一般只能报销几千块钱,经济发达地方也最多只能报销一、两万,对大病来说,这个钱根本是杯水车薪。所以,一个农民若不幸患了大病,等待他的只能是慢慢痛苦。
  大病不但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患者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影响中国内需主导型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一个人患了大病后,为筹集巨额治疗费用,其全家就不得不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最大程度地压缩各种本来用于个人或家庭发展,或使生活过得有品位和幸福的费用,这样的生活因此肯定没有质量可言。不仅如此,在医保不完善和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使没生大病,也不敢过于消费,而是积躜起来,以备将来患病之需。这同样会降低个人和全家的生活水平。当这样的家庭占到全国相当大部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国家的消费需求也就不可能拉动起来。消费起不来,则只有靠投资,靠出口。因为生产的产品总要卖出去,国内买的人不多,就只有卖给外国人,而想要外国人多多买中国货,除了质量过硬外,价格还须低廉。商品价格低,生产商品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成本也就必然要压低,这就是中国形成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发展外向经济的模式的原因所在。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内需启动不了的一大根源是担心患病无钱医治,那么,如果有比较完善且相对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人们就不怕生病,就敢于为改善生活或自身发展而去花钱,甚至超前消费。所以,这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在现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
  而从当前来看,此项制度安排对促进中国尽快走出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极有助益。因为在经济处于苦难时,要建立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前提是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只有收入提高且预期良好,人们才敢放心消费。因此,稳增长的关键,其实不是进行大力度的投资,而是大幅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提高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二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并提升社保水平。那种借危机消减工资和社保水平以救经济的做法,实是一种短视,并不能真正挽救经济和实业。过去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在危机时期,从来只有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人们才愿意去投资和消费。
  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的意义,还可从经济发展目的来看。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反馈民众,使民众过上有质量保证的,富足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福利制度,国家就必须拿出很大一部分财力用于保证全体国民尤其是穷人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发展机会都不一样,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不是所有人都可过上体面生活的。这个责任就落在国家身上,需要国家做好这方面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的规定,真正表明我们开始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有些人不赞成“福利中国”、“福利社会”的提法,认为在目前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国家去解决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地迎合百姓的需求,建设“福利中国”,何况百姓的需求是无止尽的,福利也是刚性的,上去了就下不来,很容易掉入“福利陷阱”中,最后被沉重的福利负担所吞噬。这个看法并以发达国家目前发生的危机为教训,告诫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福利国家老路。不能讲这个告诫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把发达国家的情况简单比附中国,是不妥的。发达国家现在是福利过度,从而养成了一些人依赖福利的心理,所以它要走出危机,须削减福利;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患的是福利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保和医保体系,可无论同发达国家比,还是同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比,我国社保医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都远低于它们,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速,更是赶不上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在这种情况下谈警惕福利陷阱,意思不大,还可能给政府发出错误的信号。
  “福利社会”是中国百姓的千年梦想。虽然鉴于中国人多的现实,即使中国将来物质发达,也不大可能使全民的福利水平达到如今欧美国家的程度,然而,百姓的这一梦想不能剥夺。今次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民众离梦想更近一步,但它只是一个开端,更多的福利制度建设,需要尽快完善和推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