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聂日明:宏观调控绝不是微观控制

  快速上扬的物价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焦点,蔬菜、房价、快消处处刮着涨价的大风,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例如去年以来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能使房价下降多少,4月份,多地楼市却开始上涨的势头。与此相对的是,央行等政府部门宣称将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来管理通胀预期。为了控制物价,发改委约谈日化、快消类企业,不准涨价。为了控制房价,省市政府出台政策,如不准买房、一房一价等。

  何谓“宏观调控”?官方解释为,利用政策、法规、计划和必要的行政命令,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也有学家,从凯恩斯那里寻找理论支持,结合中国实际,将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纳入到宏观经济政策中。

  观察当前中国决策机构,涉及宏观调控的部门多不胜数。发改委、央行自不必说,工信部、财政部、人保部、国土部、住建部、农业部、商务部、银监会等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主力部队,铁道部、交运部也时常参与,公布数万亿的投资计划。连教育部也可以通过高校扩招、银校合作参与到宏观调控政策中来。数十个正部级机构中,只有外交部等为数不多的宏观调控旁观者。

  在官方的词汇中,中国似乎一直都在宏观调控的进程中。但我们一直搞不清楚很多事情,例如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调控的各目标的主次为何?调控的主体是谁?可动用的手段是什么?是宏观调控还是要微观控制?这一系列问题,谁都说不清楚,也没法说清楚,因为同时存在着数十个调控主体,他们的政策往往还要打架。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繁荣的时候,宏观调控要要防过热、防通胀。经济低迷的时候,宏观调控要防衰退、防通缩。离谱的2008年,调控政策一年三变。我们要问,为什么宏观经济会越调越恐?宏观调控是解决了经济周期失调还是加剧了失调?我们也有理由怀疑,是因为频繁变化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经济周期跌宕起伏。一年之前,《陆家嘴评论》第3卷第3期的社论指出,“视角再长一些,近十年中国的经济调控的常态往往呈现‘调控向左、市场向右’,在两难的决策局面中,政府总是把握不住市场的力量,‘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事实上,近十年宏观经济周期的形成,几乎都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最近一个周期中,2008年经济降入低谷,政府仓促失措,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结果使得房价高启,至今各级政府仍束手无策,经济过热、通胀压力空前。今日之果,均是当日之因。也正是因为乱七八糟的调控政策,如今天大出政策鼓励买房,明天出限购令不准买房,使得经济如过山车,让人摸不着头脑。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式宏观经济调控的怪现象:政府跟着市场跑、中央政府跟着地方政府跑,部委司局跟着国有企业跑。政府干预的事情越来越微观、越具体,总想着替企业决定产品价格、规格。以至于,我们看到“发改委约谈康师傅等快消品牌,约束他们不准涨价”这一惊人的事件。约谈式干预肯定不是宏观调控,甚至都谈不上计划,完全是一个拍脑袋的调控。这等超乎寻常的调控举措下的宏观经济,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过多地指责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粗糙只是逞口舌之快,我们必须明白,政府之所以追着市场跑,频繁以宏观调控为名干预经济,是因为这是他们控制资源的绝佳借口,没有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就没有政府干预经济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恐怕政府也要让经济恶化以维持调控经济的传统。2008年下半年的一次经济衰退,各级政府借机展开的经济刺激政策,使货币超发、投资计划均以数十万亿计,中央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憋足了劲投资,现在就可以想象,金融系统将形成何等规模的烂账。

  宏观调控变味为微观控制,除了危及长期经济稳定外,在现实运行中,还出现了大量微观经济运行让位于、服务于宏观方面调控的现象,甚至有不少牺牲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来满足宏观需要的情况。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周子衡认为,一切为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平稳成为宏观调控的“教条”,微观经济被变相地“削足适履”。这时,就要问,谁要为宏观调控做出怎样的贡献或牺牲?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不同认识或阻力主要来自一些产业、企业或地方。于是,社会舆论中就会出现坚决维护中央经济权威和政策权威的主旋律,一系列的不和谐音被抑制下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亦成为被牺牲的主体,中央政府则保持了其掌控经济全局的权威。

  近十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及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甚至让人不有一种错觉,每一轮宏观调控,都是一轮洗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所有不听话、不安分守己的异类企业、企业家被打压、变相警告,存活下来的都是又红又专的角色。以至于出现吉利李书福、阿里巴巴马云这样的企业家,立场坚定地站在政府一边,以“随时将企业献给国家”的言论向调控、监管当局表决心,并且竟然获得相当多数同行的理解,这是相当不正常的企业生态环境。这也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方。

  我们从不怀疑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可以无孔不入、无所不为。我们认为,必须在宏观调控与正常微观经济运行中划出一条线来,哪些是宏观调控部门可以干预的,哪些则是调控的禁区,界限必须清清楚楚。不厘清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宏观调控就永远是一盘乱账,就永远会出现“调控向左,市场向右”的乱局,就永远会存在“打着调控谋私利”的猫腻。

  不得不指出的是,当前的宏观调控,已经没有更好的路线或政策选择。如果经济、社会的各方各面没有做好应对方案储备,本轮经济周期动荡幅度必然很大,未来也许会是一种危机式的调整。当然,在如此混乱的一种局面下,危机式调整未必是坏事,也只有在危机状态下,才能聚合各方力量共度时艰。

  (注:本文为《陆家嘴评论》2011年4月号社论(即将发刊),《陆家嘴评论》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下属的连续性报告,主编聂日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