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有多大?——兼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之谜

 

 

第九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于2011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举行。美国加州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芬斯特拉(Robert C. Feenstra)发表了题为“中国有多大——兼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之谜”演讲。

中国人均实际GDP是多少?如果简单地用官方汇率转换,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是1721美元,200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是6757美元,但2008年世行把该值下调至4088美元,下调幅度将近40%。此次下调饱受争议。使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搜集的中国数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世界表(Penn World Table,PWT)估计的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为5101美元。如果使用调整后的数据,PWT估计的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为5237美元。以PWT的估计值为参考依据,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至少被世行ICP低估了20%。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何世行要下调中国人均实际GDP?是否存在计算中国人均实际GDP更好的方法?

对于世行ICP估计的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比PWT低20%,Deaton and Heston (2010)对此评论如下:一、中国搜集的价格数据大部分来自城镇而非农村,这就会高估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二、不同的指数构造方法为衡量一国经济规模提供了不同的参考依据,如ICP采用浮动权重指数,而PWT采用固定权重指数;三、测量实际GDP不同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比较各国的经济规模。Maddison (2007) 则反对世行下调中国人均实际GDP,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的相对规模依赖于过去的增长率,但增长率的测算随着ICP基准的变化而变化,世行下调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意味着2005年前中国人均实际GDP也会随之下降。

PWT的估计是合理的吗?让我们从比较人均消费水平开始。芬斯特拉教授列出了用名义汇率,GK, EKS和CCD 四种不同方法计算的中国与美国人均消费之比,其结果分别是0.023,0.059,0.057和0.057。GK方法建立在两个基本概念之上:货币购买力平价(或者真实汇率)和国际平均参考价格。用GK方法计算的真实汇率属于拉式物价指数,用于计算国际平均参考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一国的真实消费。EKS方法采用的是浮动权重,建立在费舍尔可量化的指标(fisher quantity index)上,是对拉式物价指数和派氏物价指数的几何平均。一般说来,和EKS方法相比,GK方法会低估发达国家的消费和高估欠发达国家的消费。正如我们看到,GK方法估计的中美人均消费之比比EKS方法高0.002。CCD方法采用的是Törnqvist指数,其原理与EKS方法类似,计算结果也类似。用这四种方法计算的2005年中美人均消费之比在5.5%-6%之间,低于世行ICP计算的9.8%。

芬斯特拉教授进一步对中国2005年的价格做了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用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把12类商品的价格水平表示成为人均实际GDP指数的方程。芬斯特拉教授采用2005年世行ICP用EKS方法估计的人均实际GDP指数,样本范围是除中国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比较用实际价格及AIDS(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方法计算的中国各类商品消费份额和用调整后价格计算的中国各类商品消费份额,两者的差异很小。但如果用调整后的价格,用GK, EKS, CCD方法重新计算中美人均消费之比,其结果分别是0.064,0.062和0.063,和未调整前的计算结果有近10%的差异。

进一步,用调整后的价格,在支出函数下结合GK, GAIA, Diewert三种方法计算中美人均消费之比,其结果分别是0.064,0.059和0.066,比用实际价格计算的结果上升了20%。支出函数是价格和效用的函数,其参数可以在AIDS中用各类商品价格以及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回归方程中进行估计。使用相同的参考价格,两个国家效用的差异可以用支出函数表示。利用这一原理,给定两个国家效用的差异,可以得出不同参考价格之间的关系。GAIA方法(Geary-Allen International Accounts)是GK方法的拓展,在同一效用和最优消费量下,利用支出函数计算货币购买力平价(或者真实汇率)和国际平均参考价格。Diewert方法则是在计算国际参考价格时用所有国家的参考价格。

上面介绍了用不同方法计算中美两国人均消费之比,这些方法的计算结果都比较近似。这表明,PWT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合理的。计算实际GDP有两种统计方法:支出法和生产法。生产法计算的实际GDP是用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支出法的计算方法是用名义GDP除以国内吸收的价格指数。PWT计算实际GDP采用支出法,计算得到中国人均实际GDP是5101美元,调整价格后的结果是5237美元,分别是美国人均实际GDP的12.5%和12.8%,调整价格给计算结果带来的差异仅是2.7%。

如果简单地采用GK方法逐年计算人均实际GDP,国际参考价格也会随着年份而改变,实际上我们得到的是以当年价格衡量的实际GDP。只有去除国际参考价格随年份改变的因素,才能得到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实际GDP。这正是新一代PWT要完成的工作。

和PWT不同的是,实际GDP的增长率有赖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这三部分的增长率。由此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当基期随着年份改变时,分配给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这三个部门增长率的权重也随着基期而改变;二是当基期随着年份改变时,所有在基期年份前的信息都没有利用。新一代PWT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让权重不随基期年份更换而改变,且构造NG-PWT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利用基期年份前的信息。如果用生产法计算实际GDP,原则上需要用到所有最终产品价格和中间品投入价格,且这些价格都是跨国可比的。PWT用此方法计算实际GDP时做了一些简化处理。

用支出法和生产法分别计算的实际GDP,其计算结果会存在差异。在美国,标准化后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实际GDP差异很小。但在中国,用支出法计算的2005年实际GDP比用生产法计算的少了6%。这意味着2005年中国的产出能力比消费更大。当然产出和消费哪个更大,还要依情况而定。如果贸易盈余下降,中国的产出能力和消费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相反,如果贸易盈余上升,中国的产出能力和消费之间的差异就扩大。另外,中国出口价格提高可能使支出法计算的实际GDP高于用生产法计算的实际GDP。

把中国实际GDP和美国比较, 2005年美国人均实际GDP为40799美元,实际GDP为123641亿美元。2005年中国实际GDP为67535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国实际GDP为127157亿美元,2008年中国实际GDP为89160亿美元。仍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预计2011年美国实际GDP为130774亿美元,2012年为132002亿美元,2013年为133242亿美元。预计2011年中国实际GDP为117709亿美元,2012年为129128亿美元,2013年为141656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仍然匀速增长,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总结芬斯特拉教授的观点,主要有四个:一是中国2005年实际GDP被世行低估20%。二是低估的原因包括城镇价格调整的偏误以及估计方法不当。三是PWT之前报告的中国实际GDP增长率过低,考虑到ICP之前的比较基准,中国2005年前实际GDP增长率会更高。四是用生产法计算的中国2005年实际GDP大于用支出法计算的结果,但这可能会随着贸易盈余和中国出口价格的改变而改变。

 

 

(蔡晓慧 整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