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黃育川: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失衡

  中国上周二宣布,5月份通胀率为5.5%,为3年来高点,工业增长也超出预期。这将为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必然崩盘的人提供口实。但即使是那些认为有可能实现软着陆的人似乎也认同:中国的经济增长失衡——人们普遍将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顺差归咎于这种失衡。然而,这种观点有些过于夸大其辞。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仅为35%,这表明消费并未受到抑制。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逾45%)也高得离谱。这使得许多人提出了一种实现“再平衡”的标准解决方案:中国必须增加消费,抑制投资。

  问题在于,这种观点是静止的,而增长则是不平衡变化的。重要的是变化的方向。不错,过去15年间,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5%。但许多东亚经济体、甚至20世纪工业化期间的美国都是如此。尽管存在着种种警告,但在储蓄率下降、或劳动力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上升之前,消费占比都不会开始增长。

  不过,在一个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之前,中国的储蓄率是不会下降的。增加劳动力的收入占比,也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矛盾之处在于,随着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这是件好事——劳动力占比将会下降。与预期相反,由于私人部门相对于公共部门的角色越来越重,工业内部的劳动力收入占比也在不断下降——但这也是应该欢迎的。

  在此次发布的数据和更多有关增长失衡的讨论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经济迟早会发生改变。随着农村劳动力供应的减少,以及国企和私企的相对比重趋于稳定,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开始增长。同时,那种中国投资过多的看法也存在误导性。实际上,过去十年中国的大部分投资都是用于住宅建设,试图弥补毛泽东时代在这方面留下的不足。

  最根本的是,中国的增长并未失衡。尽管如此,其贸易顺差仍将是西方的一颗眼中钉。从原则上讲,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解决之道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约占GDP的2%至3%,因此,只要将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提升不到1个百分点,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但应该采取哪种先后次序呢?最佳短期解决办法是:通过提高国企给政府的股息支付,增加公共支出。由于国企的税前利润已飙升至GDP的7%以上,只拿出其中一小部分用于社会福利,就能起到重大作用。

  如果中国采取这种做法,国内本已较高的投资比率在短期内可能不必下降,而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尽快消除贸易顺差。考虑到2016年至2020年间,中国的投资增速有可能会下降,而这些举措还将预防贸易顺差的再次出现,同时还不会损及中国的增长或抑制全球需求。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将让中国彻底消除外界认为其经济失衡的错误看法。

  注:本文作者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国业务局局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