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约瑟夫·奈:经济实力已取代军事实力?

  冷战结束时,一些权威专家宣称“地缘经济”已经取代了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将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很多人认为这种变化将会开启由日德两国主导的新世界。

  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有人认为这标志着全球经济实力平衡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这一观点却忽略了军事实力。这些人认为一个国家经济上占主导地位,那么军事上很快也会占主导。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坐享世界最大经济大国的宝座近70年才成为军事超级大国。

  政治观察家们很早便就“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哪个更重要”这一议题展开激烈讨论。马克思主义传统思想认为,经济乃是国家结构构成中最根本的要素,政治机构不过只是重要因素罢了。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都认同这一假设,他们认为随着贸易和金融相互依赖性日渐增强,战争就成为过去时。然而,尽管1914年英国和德国视彼此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战火(世界大战)蔓延,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倒退半个世纪。

  有些人认为军事实力是世界政治实力的终极表现形式,而增强军事实力需要繁荣经济。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资源或军事资源能否产生巨大效用,这要取决于当前的国际背景。把骡子引下水,萝卜比棍棒更有用;从对手手中抢骡子,则枪更有用。许多关键问题,例如金融稳定问题及气候变化问题,单单靠军事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当前,中美两国经济上高度依存,这一事实被许多分析家误解为“强权政治”。确实,只要中国以出售持有的美元储备威胁美国,美国必然会低声下气乞求妥协,但是如果中国这样做,后果将会是中国持有的美元储备面额因美元贬值而下跌,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中国工人失业,引起社会动乱。换句话说,这样做等同于把中美两国同时推向风口浪尖,损人不利己。

  要判断经济相互依存能否产生作用,这需要我们看一下国家实力对比。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平衡相当于“金融恐惧”平衡,与冷战时期美苏军事相互依存很相似,那时美苏两国都有实力通过核战争摧毁对方。2010年2月,中国几位高级军事官员对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做法表示愤慨,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出售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作为报复,但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经济资源既能增强软实力也能增强硬实力。出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为发挥硬实力作用所需的军事资源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会成为各方争相效仿的对象。冷战结束后欧盟拥有强的的软实力,这离不了其成功的经济模式;当前中国强大的软实力也和中国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不开。

  在当前这个世纪,经济资源越来越重要,若因此否定军事力量的作用就大错特错了。正如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暴力冲突在我们这一代不可能完全被消灭。早晚有一天,各国会发现使用武力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在道义上也是正义的。”

  即使当前国家间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可能不比以前,但是考虑到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明智的领导人还是决定向军事大国购买巨额的军事保险以保国内和平。如果中国硬实力强大到威胁邻国的程度,这些国家就可能会采取这样的保险政策,而美国则会成为提供保险最大的供应商。

  这就引出了关于军事实力地位的很重要的一点。有些分析家认为军事力量产生的效用有限,已不再是衡量国家实力的终极标准。军事实力不总能在某些形势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并不意味着军事力量就完全没用。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形势和背景下军事力量很难发挥作用,但它仍然非常重要。

  市场运作和经济实力取决于政治框架,而反过来政治框架不仅取决于政治规则、政治机构及政治关系,而且还取决于“强制力”的使用情况。一个现代国家若要实现有序发展,就必须要对武力的合理使用拥有决定权,还要确保国内市场有序运作。国际层面上更多的是对使用武力的过分担忧,即使一种很小的可能性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产生稳定的效果。

  事实上,打个比方,军事力量对于安全的作用就相当于氧气对于呼吸的作用:很少被人注意到,直到它变得稀少,最终决定全局。在二十一世纪,军事力量产生的效用比不上19世纪和20世纪,但仍然是世界政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约瑟夫·奈曾任美国前任国防部长助理,目前是哈佛大学教授,著有《未来的力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