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卢锋:美国公司“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卢锋


美国企业目前整体现金充沛,比如苹果公司(Apple)没有负债却坐拥几百亿美元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却债台高筑并遭标普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私营和公共部门财务状态“冰火两重天”成为美国经济的一大看点。美国官方财政困境可谓“地球人都知道”,不过其私营部门“不差钱”也未必是利好因素。

当然要肯定,企业运行和成长需以稳健现金流为前提。无论从企业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必备抗逆境能力看,还是从抓住稍纵即逝的商业机遇看,在其他条件可比的情况下,现金流充裕无疑是相对优势。

苹果公司靠新潮电脑和手机产品异军突起,更彰显美国企业并未失去内在活力,提示人们不应低估美国经济微观层面的自我调整能力。苹果的技术和经营路线从商学院教学失败案例到成功经典的转变,它在并购扩张上审慎稳健、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执着坚守,都有独到之处值得重视。

问题在于,美国企业部门目前整体处于反常的流动性过剩状态。例如,近年美国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现金和储备大幅飙升,金额分别从2008年7月的3165.5亿美元和435.8亿美元,急速飙升到2009年底经济开始复苏时的11686亿美元和11390亿美元,到今年6月更是进一步上升到20023亿美元和16664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美国企业部门利润快速回升的同时,投资增长相对乏力,同样也会派生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局面。受金融危机打击影响,美国企业税后利润从13440亿美元下跌到6415亿美元,占GDP比重从2006年略高于10%的峰值下跌到2008年四季度的4.5%。此后美国公司利润较快复苏,2010年三季度利润额已经反超危机前水平。今年一季度,利润额和GDP占比分别为14548亿美元和9.8%。

企业应是“自己钱不够花”的经济组织。美国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上趴着海量现金和有价证券,显然是一个反常现象。虽然单个企业利润多、现金足未必不好,但全面观察美国经济现实情境,私营部门不差钱并非好兆头。

对此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观察。

一是美国私营部门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能够快速调整资产负债表,从流动性短缺到资金过于充盈,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府在超级凯恩斯理念支配下,不顾一切大手救助的结果。大量高风险资产和坏账被直接和间接转移和剥离,代价是美国公共部门财务状况空前恶化。可以说,美国目前官方与公司部门财务方面看似天壤之别的对比表现,其实是其结构性困境一个苦藤上结出的两个果实。

官方“背”私营部门负担表现之一,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肿涨难消。美联储总资产在危机前的2008年9月17日为9970亿美元,2008年12月17日上升到2.256万亿美元,3个月里增长1.3倍。同期,总负债也出现类似变化,从9950亿美元上升到2.211万亿美元。经过二次量化宽松后,美联储总资产目前已创下28674亿美元的峰值。

这当然是救助措施的结果。美联储在危机期间推出各种救助政策工具,包括购买联邦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债券,定期拍卖信贷,商业票据融资工具,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购买美国国际集团(AIG)和贝尔斯登资产等。这些工具的资产规模从2007年6月底的零值上升到2011年2月的11680亿美元,占总资产比重达47.4%,占同期新增总资产七成以上。


公共部门“背”私营部门负担的又一表现,就是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空前加剧。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为1620亿美元,占GDP 1.2%。危机后财政赤字空前飙升,2009年上升至1.42万亿美元,是2007年的7.7倍;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上升到9.9%。2010年财政赤字总额及GDP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达1.29万亿美元和8.9%。债务加剧是最近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直接原因。

二是美国的信贷和投资形势,也提示美国私营部门不差钱不是好兆头。通常,经济环境中存在很多可赢利预期的投资机会,市场资金宽裕会推动银行和企业联手扩大信贷和投资。合理投资把储蓄转变为资本和生产能力,创造出未来收入增长的条件,从而使国民经济处于可持续较快增长轨道中,也有助于承受和消化一定水平的债务压力。

美国目前形势则不然。公司利润较快恢复和市场资金充裕的同时,银行信贷回升很慢。商业银行信贷总额从2008年10月的94750亿美元下跌到2010年初的88740亿美元。2010年2月开始回升后,除当年4月有一次超常增长外,其它月份增长势头一直较弱。今年6月份,信贷总额为91600亿美元,仍不及危机前水平,也低于去年4月的92622亿美元,意味着一年多银行信贷总体负增长。

与信贷低迷互为表里的是,美国企业长期真实固定投资增长乏力。合理较快投资在短期内是推动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在长期内投资转变为固定资本,构成潜在生产能力的支撑因素。投资相对疲软,从短期总需求增长角度看,将会拖累美国经济复苏,从长期看,对美国可持续增长前景构成制约。投资乏力,折射开放环境下美国试图重振经济面临的深层困境,回头另文讨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