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杰弗里·弗兰克尔:摆脱石油“魔咒”

  利比亚人重获生机,在经历这么多事之后,终于感到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也许伊拉克人,在经历十年战争之后,也有同感。这两国都是产油国,其民众普遍期待这一天赐之宝能在社会重建过程中成为一个巨大优势。

  与此同时,非洲的加纳采出了该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桶石油,乌干达也决心效法。说真的,从西非到蒙古,好多国家都财自天降,发现了石油和矿产。石油和矿产价格在世界市场上达到了四年以来的历史高位,可谓喜上加喜。

  很多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为发现自然资源而喜出望外,最终却落得失望的下场,天赐良机白白浪费,国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善。但是,不论是利比亚还是加纳,今天的政治领袖们有一个优势,他们大都记得前车之鉴,都想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臭名昭著的自然资源“魔咒”。

  要开药房,就先得诊病。为什么盛产石油往往是魔咒而不是祝福?

  经济学家辨识出自然资源出口国常常陷入的六个陷阱:商品价格波动、制造业挤出、“荷兰病”(某一出口行业的繁荣导致货币迅速升值,瓦解了其他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制度发展滞后、内战以及资源的过早耗竭(因为不够节约)。

  油价波动特别厉害,最近五年的过山车走势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近期的石油大牛市很容易逆转成熊市,尤其是当全球经济活动减速。

  波动性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它会导致经济无法有效地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短期的商品牛市往往会从稚嫩的制造业和其他国际贸易品生产行业那里吸走工人、资本和土地。这种资源再分配可能伤及长期的经济发展,因为那些受损的行业,往往蕴含着边做边学的机会,本来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广泛提高。

  问题不仅在于工人、资本和土地被吸进商品部门的畸形繁荣。制造业失去的血液往往也会流向地产开发和其他非贸易品和服务部门。这种模式还包括政府开支的过度扩张,导致公务员薪资膨胀,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快上,一旦油价下跌,两者都将不可持续。如果制造业已被“空心化”,结果会更惨。

  就算油价上涨真能持久,还是有不少陷阱等着它们。可以轻易靠石油矿产资源供养自己的政府,往往难以发展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制度。

  此类国家往往演化出一个金字塔形的威权社会,人们唯一的动力就是争夺商品寻租的特权。在极端情况下,这种争夺演变为内战。在没有丰富资源的国家,精英们反而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经济分散发展,以便让人们有动力去工作和储蓄。那样的国家才会走上工业化道路。

  最后一个陷阱是石油矿产资源过早的耗尽,违反节约原则,更说不上保护环境了。

  有关国家怎么做才能确保自然资源发挥好的作用而不是把自己毁掉呢?有一些政策和制度,经过实验证明失败。特别是试图人为抑制国际市场波动,搞价格控制、出口控制、市场联盟和卡特尔垄断等等。

  但也有一些国家成功了,它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利比亚、伊拉克、加纳、蒙古和其他国家效仿的有用模式。这些经验包括,像墨西哥那样利用石油期权市场对冲出口价格风险;像智利那样利用结构性财政管理维持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性;像博茨瓦纳那样雇用专业经历运作主权财富基金等等。

  最后,还有一些很有前途的思路,还从未有人尝试过:发行以石油价格而非美元计价的债券,以预防价格风险;在货币政策上,以商品价格目标制代替通胀目标制或汇率目标制;对全体国民均分石油收入,确保其不会流入精英们的瑞士银行账户。

  那些国家的领袖们有选择的自由。产油国不是注定要成为那个“魔咒”的牺牲品。那些国家可以利用其自然资源为其国民谋求长期的经济改善,而不是仅仅为了领袖个人或者家族。

  杰弗里·弗兰克尔是哈佛大学资本形成及增长讲席教授。翻译:介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