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国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崛起威胁到了亚洲实力均衡的时代,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刚刚结束的印度之行巩固了两国快速发展的天然盟友关系。现在,日本和印度的任务是在双方的关系中加入战略内容。
亚洲实力均衡首先取决于东亚和印度洋事务。因此,日本和印度在维持稳定和保全广袤印度-太平洋地区关键海上航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度-太平洋地区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含义,即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处,它还对世界贸易和能源供给具有重大影响。
亚洲的繁荣经济体都是临海的,因此民主海洋国家,如日本和印度,必须合作打造稳定、自由、按规则行事的亚洲。正如印度总理辛格在上个月的巴厘岛东亚峰会上所说的,亚洲的持续崛起并不是天然没有威胁的,它“取决于合作框架的演化。”
日本和印度——依赖波斯湾石油进口的能源匮乏国——十分关注意在控制能源供给的重商主义手段以及能源的运输路线。因此,维持和平、合法的海权(包括不受阻挠的航行自由)是其维护安全和经济福利的关键。这就是为何印度和日本同意在2012年开展联合海空军演戏——这是两国从强调共同价值向寻求保护共同利益的转向。
事实上,尽管两国内政乱象丛生,各有各的家丑,但印度和日本在今日亚洲的双边关系正在快速发展。自从两国于2006年宣布建立“全球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交往有了极大的深化。战略利益的日渐一致使得两国在2008年发布了《关于安全合作的联合公告》,该公告是建设稳定亚洲秩序的重大里程碑,在实力的不断变化加剧着安全挑战的时代,通过共同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一组国家已成为确保均衡的关键。
该联合公告以2007年日本与澳大利亚的防务合作协议为模板。澳大利亚也是除日本的军事盟友美国之外第一个和日本签署安全合作安排的国家。而印度-日本的安全公告又反过来催生了2009年的印度-澳大利亚协议。
8月,日本和印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即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CEPA)。此外,作为2010年秋中国对其所垄断的稀土产品采取惩罚性措施削减对日出口的回应,日本和印度又同意联合开发稀土资源。(稀土是众多绿色能源技术和军事应用的关键性元素。)
如今,印日正式双边合作之频繁令人侧目。野田佳彦访问新德里是两国举办首相和总理出席的年度峰会的承诺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日本和印度如今已有了多项年度部长级对话:外交部长和外相的战略对话、国防部长和防卫大臣的安全对话、商业部长和经济产业大臣的政策对话,还有单独的能源和经济事务部长级对话。
此外,最重要的是,12月29日,日本、印度和美国启动了一项三边战略对话。将美国纳入将进一步提振印日关系。正如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最近所说的,“日本和美国与印度有着深刻的战略关系,”该三边对话是三大亚太领导型民主国家“互相合作的一个具体的例子”。该三边对话可能还将纳入澳大利亚,成为四边对话。
日本和印度需要在其尚不成熟的战略合作中加入两大思想,这两大思想均要求日本在思想和政策上做出细微的调整。其一是在两国强大的海军之间建立互动关系,与其他友邦海军一起,巩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正如前首相安倍晋三最近的新德里演讲中所言,这样做的目标应该是“尽早实现日本海军与印度海军的无缝连接。”当前,日本海军只和美国海军有互动关系。
其二是合作开发防御系统。印度和日本与分别于以色列和美国有着导弹防御合作哦。没有理由认为两国不适合一起研究导弹防御和其他有助于共同安全的技术。两国的防务合作必须是全面的,不应该局限于战略对话、海事合作和偶尔的海军军演。
在由美国规定的日本宪法中并无武器出口禁令,出口禁令仅是一项政府决策,而且已经大为松动。事实上,原始的禁令针对的是武器,而不是技术。
世界上最稳定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大西洋共同体和日美合作伙伴关系,均建立在安全合作的基础上。缺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一般更不稳定,甚至反复无常,印度和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便是明证。日本和印度必须通过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领导印度-太平洋地区走向自由、繁荣和稳定。
布拉马·切拉尼是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著有《水:亚洲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