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蔡洪滨:如何拉动内部消费需求

  内需不足,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不足,是目前中国经济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依靠内部消费需求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的共识。问题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内部消费需求转变的难点何在?当前中国内部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主流观点似是而非

  针对消费不足的原因,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包括:第一,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较低,低收入导致低消费;第二,由于养老、医疗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导致了中国居民有严重的“后顾之忧”,阻碍了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第三,近年来中国社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高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强但缺乏足够的消费意愿,而低收入阶层消费意愿强烈却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

  以上三种观点似是而非。一方面,这些因素与中国内需不足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晰;另一方面,从这三个因素入手拉动内需也并非有效途径。

  首先,提高劳动收入诚然会带来内部消费需求的增加,但劳动收入的提高必须以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为前提。无论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劳动报酬的增加,都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提高劳动收入增加消费的说法,混淆了因果关系,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效拉动内需。

  其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但同样要依赖于国家财力的提高。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4000美元,还远不足以建立全面福利社会。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虽然可能会有助于未来消费,但必然要影响当前消费。因此,试图通过建设全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内需,短期内不能有效拉动内需。

  最后,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并非通过简单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收制度的改革,或短期内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整,就可以实现。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更大程度上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层次体制改革的结果,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而不是解决当前内部消费需求不足、增长不可持续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构性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不足,并非简单的总量不足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消费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使得国内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通常所说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指实际形成的消费总额。虽然中国实际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较低,但潜在消费需求非常巨大。2010年底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攀升至107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在2012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目前在美国、欧洲等地购物的中国人已经不局限于巨富大贾,而更多来自于更广泛的收入阶层。此外,国内的收藏品市场近年来也日渐活跃。与此同时,当前有很多关于流动性过剩、一些商品受炒作导致物价暴涨的讨论,同样从侧面说明中国潜在需求巨大。

  那么,为何中国企业没有能够积极挖掘利用这一市场?为何许多出口企业虽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却仍然聚焦国际市场,缺乏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原因在于,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开拓本土市场大大难于开拓国际市场。

  第一,中国商业环境尚不完善,企业经营成本过高。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商业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目前的商业坏境还不够理想。2010年世界银行对183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进行了估测和排名,中国商业环境的总体排名为第79位;在投资者保护、税收负担方面则排在了100名前后;而开设企业、获得营业许可等方面的排名甚至在150名之后。商业环境不够理想,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国内经营的成本,从而导致了国内贸易比国际贸易更加艰难。

  第二,除了商业大环境的因素,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我国建立统一市场、扩大内需的严重阻碍。尽管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展了30年,但中国各省区现阶段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尤以中西部地区最为严重。特别是在1994年财税制度改革后,地方政府出于对GDP和税收收入的盲目追求,有很强的动机加强对本地企业的保护。尽管国务院曾经多次颁布规定,试图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但各种形式的地方行政壁垒和技术壁垒仍然层出不穷。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企业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市场也面临着极大阻碍。地方保护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本地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但却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正常竞争,损害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第三,除了制度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中国各地区间的高额贸易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也成为贸易壁垒的又一重要来源。尽管国内市场不存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但研究表明,中国各省之间的贸易壁垒已经接近主权国家之间的水平,远远高于一般国家内部的水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总量的18%,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字约为10%,德国为7.2%。全国物流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到北京的运输成本甚至高于从广州到美国洛杉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许多企业放弃了国内市场,转而选择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营销渠道受限制,营销成本过高。如果企业计划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跨地区地销售产品,则无论是构建营销渠道还是进入大型超市,都面临着较大的营销成本,使得企业面对潜在的庞大市场只能望洋兴叹。与之相比,出口企业在接到国外订单后,只需要组织生产,而无需负担重重营销费用;营销成本的差异,使得很多出口企业宁愿开拓陌生的国际市场,也不愿意发掘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建立国内统一市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建立整合高效的国内统一市场,是解决内部消费不足的关键。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消减当前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和贸易壁垒,真正使市场在跨地区间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本地GDP和地方税收的内在激励。完善市场法规对于全国统一市场的保护,加强中央政府对于市场纪律的维护。

  ——健全和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特别是为成长型企业在跨地区经营中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各地政府应当把注意力从物质资本投资转移到商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令居民满意的公共品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

  ——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首先,流通成本必须大幅降低,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都应当大幅下调,减少的收入可以通过各级政府及建造运营企业协商分摊。其次,应当加强对于物流行业的扶持和管理,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尽可能帮助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促进物流行业的竞争。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