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汉斯·辛恩:受灾国应休病假脱离欧元区

  在持续的外部压力之下,那些遭到危机侵袭的欧元区国家终于放弃了长期以来的抵抗,开始忍痛削减财政预算。一方面大幅下调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削减公务员职位,希望能令新增债务的规模维持在一个可忍受的水平上。

  但这些国家的竞争力——尤其是希腊和葡萄牙——却并未得到改善。最新的欧盟统计局数字显示:无论哪个受灾国家的自产商品价格指数(扣除GDP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后)都没有出现向实质性贬值靠拢的趋势,而如果要重新树立竞争力优势的话就只能通过压低与其他欧元区国家竞争时的我方报价,也就是实质性贬值。也只有在真正实现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单位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才能转化为竞争力的提升。

  毕竟,正是在引入欧元后廉价信贷大量涌入,随后引发价格通货膨胀才最终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赤字膨胀和大量外债的积累。如今资本市场已不愿再去填补这些赤字缺口,因此价格应该逆向走低,但很显然,预料中的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2010年,某些欧元区危机国的通胀水平仅比同区竞争者低一点点。但最新的2011年第三季度欧盟统计局数字则展示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葡萄牙和希腊的价格水平在经历了一整年的救灾行动后依然维持原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价格水平甚至还分别略微上升了0.4%和0.3%。

  只有爱尔兰继续在迅速贬值——从该国2006年地产泡沫爆破之后就是如此,至今相对价格已经下跌了2.2%。从整体上看,在经历了五年调整后爱尔兰相对于其他欧元区竞争者来说价格已经便宜了总共15%。

  这一内部贬值进程是有所回报的:爱尔兰在2008年时的经常账户赤字相当于GDP的5.6%,而欧盟委员会预计该国会在2011年实现相当于GDP0.7%的盈余。没错,考虑到爱尔兰可以自己印刷货币来偿还那些利率只有1%的外债,上述大部分成果都仅仅是缓解了债务偿付问题。但爱尔兰的大宗贸易盈余确实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爱尔兰所实现的逆转大部分都归功于其高效的出口部门——这些部门的支持者们有能力促成政治上的转向。相反希腊国内进口部门的游说力量却极为强大。正如希腊经济部长米哈利斯·赫里索希季斯(MichalisChrysochoidis)所说,这都要怪欧盟实施的补贴政策,搞得企业家们都跑到进口部门去挣快钱了。

  如今这些进口商已经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壁垒来抵制任何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政策,即便降低价格——并因此将希腊的需求从外部转向内部产品同时扶助旅游业发展——才是让希腊经济重回正轨的唯一方法。由于希腊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例比爱尔兰高三倍,希腊的价格水平也必须下跌一半才能取得爱尔兰那样的成就。但谁也不相信希腊能在避免大规模社会动乱——说不定还会濒临内战边缘——的情况下作为欧元区成员国实现这一点。

  而且阻止实质性贬值的不仅仅是进口商,工会也在抵制必要的工资削减,虽然债务总额依然不变,但无论公私债务人都害怕国家破产预期会令自己的资产和收益估值降低。由此可见,情况相当棘手。

  许多人都认为债务缓解以及债务社会化才是唯一出路。但其实这类手段早就实施了。最近签订的协议减免了希腊2370亿欧元(折合3160亿美元)的债务,比希腊约1800亿欧元的净国民收入还高出30%。但这类援助仅仅是巩固了那些错误的价格——以及随之产生的国家竞争力低下状况。这些债务会像一个肿瘤一样重新滋长起来,一天比一天更大,同时还会腐蚀那些稳健欧元区国家的资信可靠度。

  如果出现这个情况的话,欧元将最终走向崩溃。只有降低价格才能创造经常账户盈余并令这些受灾国家得以偿还自身外债。而欧洲如今也是时候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那些不愿意自己行动起来降低价格的受灾国家应该获得一个暂时脱离欧元区以削减价格和债务的机会。换句话说,他们应该放一个欧元意义上的离岗病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Rogoff)建议的那样。

  在随之而来的金融风暴逐渐散去之后,阳光将很快重新普照大地。那些债权国可能要承担因债务减免而带来的巨大损失,但相对于把那些受灾国留在欧元区内的做法,前者最终获得的好处会更多,因为这些受灾国通过脱离而实现的繁荣才是重新追回所有资产的唯一机会。

  汉斯·沃纳·辛恩,慕尼黑大学经济与公共财政学教授,德国经济信息研究所主席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