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商学院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

       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不依赖全球思维和技能获得新的竞争优势。10月24日,在一场主题为“商业领袖面对新的全球思维”的研讨会上,来自全球知名商学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就商学院尤其是诸如中国等亚洲商学院,就如何培养商界领袖的全球思维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展开讨论。


 

 

       该研讨会是2014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的组成部分,论坛由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研讨会由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国辉教授主持,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副院长Jan Ketil Arnulf教授,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中国事务学术院长陈雅茹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院长Sarah Dixon教授,天普大学福克斯商学院院长Moshe Porat教授,国立台北大学涂登才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庆石教授,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副院长Jilnaught Wong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参与了讨论。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陈雅茹教授首先发言。她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强调全球思维的重要性。她认为,现在的全球局势正在挑战人们的思维习惯。陈雅茹教授说:“人们倾向于对事物分类和排序,并且认为‘我们的’就是最好的,但全球化思维要求人们将他人以地球村的成员平等看待,并且认识到彼此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她的研究发现,具有全球思维的商业人士比只关注自己文化的人士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既然全球思维如此重要,那培养商业领袖的商学院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这种思维呢?几位商学院负责人接过陈雅茹教授的话筒,分享了他们对此的看法以及他们学校的实践经验。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院长Dixon教授提出,现在的商业教育不应该只关注企业收益等微观经济,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全球经济环境的认识。为此,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以“学贯中西”为办学理念,在教学上做了很多的创新,比如全英文授课,二分之一的外籍师资,对中国市场的案例研究,重视与中国各高校的交流等方面。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王庆石教授着重分享了该校的本科生教育经验。他认为,商业领袖的培养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责任感、知识、技能和跨文化能力。而对于本科生,最重要的是责任感的培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为此在校园内设置多达二十多个部门,组织了很多的比赛和活动,使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合作和责任的意义。

  接下来,来自挪威的Anulf教授提出他们学校外教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困惑。欧洲的课堂以对话或者辩论形式进行,而中国学生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很少质疑老师的讲座,这让外教们很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Anulf教授强调了师生互相学习的重要性,阐述了他是如何在他们学校推行这一理念的。

  新西兰的Wong教授也分享了他的教学理念,“Knowing, Doing, Being”。他认为,商学院不应该只注重实务,理论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学生找到并实现他们的价值。福克斯商学院院长 Moshe Porat教授说,商学院要帮助学生实现价值,就一定要了解学生想要什么,并帮助他们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这正是天普大学多年来的成功经验。 Porat教授说建议,商学院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组织力、领导力,使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同于前几位院长,来自台湾的涂教授从哲学的角度比较了中西方商业文化的不同,并引用孟子的“王道”哲学来说明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文化冲突。他认为,东方的商业文化强调“合利共赢”,强调社会和环境的和谐;而西方企业更强调“优胜劣汰”,企业的利益至上。企业要处理好东西方文化差异问题,必须在创新精神、创造力、均衡利益、可持续性合作和发展等方面提高。

  朱宁院长,作为论坛主讲人中唯一的北大毕业生,他首先表达了重返母校的激动之情。然后他承接涂教授的“可持续经济”的主题,主要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现状和发展。他肯定了市场全球化的优势,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现在遇到的瓶颈,肯定了开放的重要成就,认为我们应继续保持开放的视野,而不要被目前的成绩所迷惑。

  (撰稿:张燕 禹心郭 刘蕴一 周凡琛 聂彩明  摄影:杜康  编辑:董金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