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马斯金:金融危机如何发生?

埃里克·马斯金是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经济学精英。本文为作者2011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在演讲中,马斯金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一般特性和理论基础,并就此提出避免金融危机的建议和监管策略。
 
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今天我跟大家讲的题目是金融危机,我不仅会讨论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我也会从一个理论的角度跟大家讨论一下金融危机一般的特性和理论基础。
 
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如果我们从历史上来看它只不过是众多金融危机中的一个,美国在19世纪那么早就有金融危机出现,而且金融危机在未来也可能会出现。就是说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每一次危机和它以前的危机都略有不同,我们并不是在重复犯同样一个错误。比如说最近的一次如果我们提前预测了美国次贷市场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其他的危机也会发生。即使我们预测到了一些危机可能发生,从制度上它也不一定完全能够避免。所以说我们所能做的并不是说完全消除危机的出现,而是限制危机出现的可能。也就是说降低它出现的可能。
 
我今天要讲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为什么信用市场重复出现危机,而不是其他的市场。第二个为什么信用市场出现危机之后要求我们的政府介入,而其他的市场危机可能并不需要。第三个问题如何在信用市场上提前预测以及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最近这一次危机的成因以及其他一些危机,我首先想排除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主要因素的一些因素,虽然很多媒体或者电视报纸都会宣传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我想说的是非理性,很多人认为非理性是金融危机的成因,说银行和借款人都非理性,比如银行把钱借给了还不起钱的人,而借钱人在自己还不起钱的情况下也去借钱,他们认为这是非理性的行为。但我认为这不是本次危机的原因。这些人可能是理性的。即使所有人都完全理性,危机依然可能发生。
 
第二个因素是恐慌。很多人认为雷曼兄弟倒闭市场出现恐慌是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我认为这并非主导因素。在危机之前,市场上很多公司开始倒闭,一些投行出现了问题。恐慌产生只是加速或者放大了危机的扩展。
 
第三个因素是贪婪,我们并不能把这次危机归咎于贪婪,从根本上贪婪和我们鼓励的寻租行为并没有区别。我们鼓励个人的寻租行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贪婪可能只是人的特性,一个属性,是一个人性,我们很难从人性的角度把这种贪婪剔除出去。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针对贪婪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个是缺少职业道德。我个人认为虽然一些银行和个人可能在危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职业道德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也不是主导因素。
 
第五个是宏观因素,很多人把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失衡作为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的。
 
第六个是复杂的延伸工具不够透明。我个人认为延伸工具只不过是次贷危机出现一个延伸产品,它的透明与否、复杂与否只是结果,而不是主导因素。
 
第七个是银行的高薪,很多银行的高管有很高的激励,比如奖金,我个人认为这也不是危机形成主要因素。这些激励机制可能更多的考虑在你有业绩的时候给你奖励,但是忽略了失败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惩罚。
 
第八个是银行过大,不能破产。政府在一个很大的银行出现危险的时候一般都是出手相救,使得那些大的银行没有足够的把风险考虑进去,他们觉得自己很大,国家就会来救的,所以他们不小心,这也导致风险的加大。但我个人认为这也不是危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信用市场和其他市场的不同。刚才说了为什么信用市场容易出现危机,而其他市场不容易。有三个信用市场的基本特点,使得信用市场和其他市场不同。
 
首先,信用市场相当于整个经济的血液,它和所有其他市场相关联。如果大米市场出现了危机不会影响汽车市场的问题。而如果信用市场出现了问题可能所有企业失去了支付手段或者借贷手段,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信用市场小的扰动会被放大,比如大米市场,一个农民今年的收成不好,不会影响其他的大米市场。但是在银行来讲,某个银行出现了问题,可能其他银行也会受到波及。
 
第三,信用市场缺少自我纠错的能力。大米市场如果某一个农户产出不佳,其他的农户看到价格上涨,他自然会然会冲上去多生产,自动的弥补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而信用市场就没有这样的纠错机制。如果某一个银行出现的问题,停止了信贷,其他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也会停止信贷,叫信贷紧缩,联动信贷紧缩。所以信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滞留在某一个非常不好的均衡,而不能自我的逃出来。
 
下面我就会对第二点和第三点进行仔细的详细的阐述。我同样会有大米市场来阐述刚才我说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说信用市场的扰动会被放大。假设洪水使得云南的大米产出为零,所有的大米产出都被冲垮,这时候市场对大米的需求不会下降,而供给减少了。这时候出现什么情况呢?大米的价格会上涨,看到大米的价格上涨之后,所有长江流域的农户都会相应的增加产出,也就是说他们也会卖出更多的大米。这样大米市场就有自我纠正的机制。
 
我们刚才说讨论的大米市场具有自我纠正的机制。一旦大米的生产受到了重创之后,可能会在短期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因为价格上涨了。大米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农户大米的供应者增加产出,从长期来看不管是洪水也好,干旱也好,这种灾难的影响会被缩减,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可能是不需要的,甚至如果政府进行干预的话,可能会使情形更糟糕。比如说政府看到大米的价格上涨,给大米的价格设定一个上限,使得这些农户的利润不至于太高,但是这种价格的上限会导致农户失去了多生产的动力,就是说市场大米紧缺的情况不会得到解决,甚至出现一些黑市倒卖大米,使得这个问题在长期内不能得到解决。
 
信用市场恰恰相反,它不具备这种自我纠正的机制。假设有个别银行或者一些银行出现了问题,他们把钱借给了一些次级房贷,而借钱人不能够还钱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大部分银行他的杠杆比例是很高的,资本比例是很低的,没有足够的资本保持它的运作。所以这种情况下银行要弥补这些损失的窟窿他必须做几件事,第一他从其他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借钱。第二可能会把自己贷款给企业、个人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钱收回。只要他收回这些贷款,那原来的投资者、借款人的运营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些人一旦出现问题,使得这些企业在还其他银行贷款的时候出现问题。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一些银行的问题会通过借款人传递到其他的银行,这种传递过程。所以说所有其他的银行现在都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银行也会同样的把自己的贷款收回,保证安全性。所以他们同样会拒绝新贷款。所以说原来可能一部分银行出现的问题,只是局部问题就被放大成为或者传递成为一个系统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小的扰动就会被放大,这种情况下唯一解决的方法可能就是政府的介入。所以正如我开始说的,这一切和恐慌没有任何问题,所有的银行停止信贷完全是理性的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有经济学术语来说信贷市场这种特性叫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也就是说银行由于它的高杠杆和高风险对其他银行产生了危害,就是它自个儿的行为会对其他的银行产生影响。而他对其他银行产生负面的影响又不会直接体现在自己的盈利上。就是说他自个儿可以冒很多风险,一旦损失了都是别人的。他自个儿并不会有额外更多的损失。所以说这叫外部性。银行并没有把这个外部性内生化。而这一切和非理性、非职业道德以及过度贪婪都没有任何关系。从经济学上讲,如果一个市场有过高的外部性的话,一般来说这个市场不存在自我纠正的机制,也就是说它需要政府的干预。
 
对这种外部性我想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说新鲜空气的市场。我们一般来讲可能在真实生活中看不到新鲜空气的市场,但真实生活中它是存在的。比如在一个钢铁厂的附近有一家洗衣房,钢铁厂会释放出有污染的烟,会影响到洗衣房洗出的衣服的清洁,所以它对洗衣房有负面作用。某种程度上这个洗衣房给这个钢厂支付一笔钱,说我给你多少钱你少释放多少烟。这个市场是存在的。但是真实生活中问题并不出在钢厂和洗衣房之间的交易,而是因为钢厂可能释放的烟雾会影响到许许多多其他的企业。在这之情况下如果洗衣房自己支付一笔钱,让钢厂减少污染的释放。其他的企业就会很高兴。就是说其他企业会说你付了钱我就不用付,我会让你做嫁衣裳。这种情况下,洗衣房它同样希望别人来支付这个钱。就是说在有很多个受害者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成为这个支付者。所以这个市场就很难存在了。就是说在均衡当中大家可能会进行一些协调,协商,但是真实情况中他们并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使得钢厂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污染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介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为钢厂设定污染排放的上限,另外可以用税收和罚款让钢厂释放污染的时候支付一定的费用。
 
我们一般来说需要两种手段来对信用市场进行介入,第一种手段是在危机爆发之后,就是说在银行出了问题之后政府可以介入。另外一种手段是在危机之前,我们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防止危机的产生。
 
事后介入的手段一般来讲也就是说政府的救助方案是为银行注入资本,使其能够持续的运营。政府救助注入资本并不是简单为了救这家银行采取的措施,而是为了保护其他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银行采取的措施。我们救助这家银行会使得其他银行免受波及。这是政府可以采取的纠正负面外部性的手段。
 
政府事后救助的措施是有成本,一些银行如果预期政府在他出问题的时候会出手相助的话,他们在危机爆发之前就会冒更大的风险,把钱借给一些不靠谱的人,或者借给风险更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这种事后救助的手段会使得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反而增加,因为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它会冒更大的风险。正因为如此一些事前介入的手段是必须的。介入手段主要指政府的监管,就是说限制一些银行可以做的事情,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做的,对银行的行为进行约束。
 
有两个原因我们需要对银行进行监管,首先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道德风险,银行预期到政府会对其出问题时出手救助的时候,会冒更大的风险。这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风险。
 
另外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外部性,银行在冒风险的同时并没有把这些风险可能对其他银行带来的影响计入自己的成本,就是说这种外部性没有内生化。他们低估了这些风险贷款和高杠杆贷款对社会带来的成本,而只是考虑到自己的盈利水平。
 
监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我们可以规定贷款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借款人必须有足够高的信用等级,对一些信用不够的贷款人坚决不贷。另外我们可以对银行的杠杆比例以及资本充足率进行规定。就是在给定贷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些最低的资本要求,同时通过限制杠杆我们也限制银行的一些流动性。
 
下面我谈两个不是那么主要的监管方式,但是我认为很必要。首先是限制延伸工具的交易,延伸产品的交易。延伸产品有个重要的作用是转移风险,或者说分担风险。这是由于一些银行通过延伸工具的交易,它能够把一些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之外,所以说这增加了它冒风险的动机,使得这种外部性更加放大,这也是一种道德风险。由于这种外部性我们必须限制延伸产品的交易。
 
另外一个监管方式是约束银行高管的薪酬,奖金制度。有许多人对银行高管的高薪激励有批评,但是我个人认为高薪奖励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出在那些银行的高管在有业绩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进行奖励,但是他们出了问题也同样要进行惩罚。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方法,就是说银行的高管在有业绩的时候给他奖金,但是一旦出了问题要求他把奖金返回。
 
我下一个提的建议是限制银行的规模。大家可能会说一个大银行出问题和几个小银行出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大银行分拆成几个小银行,那几个小银行同样会出现问题,它对经济或者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大银行和几个小银行是有根本不同。一般来讲,大银行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它可以风险很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大银行它没有足够的分散风险。当我们把一个大银行分拆成几个小银行的时候,由于各自业务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这几个小银行并不会同时出问题。但是如果是一个大银行的话,它内部风险就会蔓延到整个银行。所以说一个大银行和几个小银行根本是不同的。我们必须限制银行的规模,使得我们有更多的小银行有足够的风险分散,并不会像一个大银行出问题之后给经济或者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
 
下面我来进行一个小节,我们今天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金融危机。首先我剔除了一些我个人认为不是主要因素的因素。比如说非理性行为、恐慌、贪婪、职业道德问题、延伸工具的不透明,银行高管的高激励、大银行容易受到政府的救助。这些问题我认为都不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
 
而我认为以下两个是主要因素:一是银行的外部性,就是银行冒险的时候并没有把对其他银行的影响计入本银行的成本。另外就是道德影响,政府对银行救助的时候会增加银行冒风险的动机。
 
另外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事后的政府救助是避免金融危机扩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第二是事前的监管,纠正外部性,对杠杆和风险对其他银行可能带来的问题提前介入。
 
一个合理设计的监管以及政府救助的计划,能够从事前预防危机的出现,比如说本次最近发生的次贷危机如果我们能够合理设计监管以及事后救助的话,可能事前我们可以预防。同时它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后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本次的次贷危机也是如此。从历史上来看,在美国历史上1940年到1980年我们的监管一直是比较有效的。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就是说在监管银行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扼杀银行金融危机的创新,所以说创新和监管可以并存。但是我们并不能希望我们的监管或者救助计划能够完完全全的避免金融危机的出现,同时不扼杀机制创新。首先我们不能预测所有的银行创新是什么,银行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纬度进行创新,同时我们不能设定一个规定或者监管,只是把那些坏的对体系不好的一些创新给剔除掉,因为这从机制设计上来讲是不可能的,很难的。但是我确信我们在未来能够做的更好。
 
(责任编辑邮箱:shengxch@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