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闻、黄益平: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解决中等收入陷井的结构性的问题,必须提升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唯一能够把增长速度稳速的,就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近年以来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长压力,已经演化为持续增长动力的疲乏,在国内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已经成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表征。如何化解中国陷入拉美等国家在上个世纪末期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参加北京大学和成都市联合主办的“创新·资本·跨越---2015北京大学成都金融论坛”的经济学家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也因此,如何通过创新并发展支持新的产业形成竞争规模,替代原有的产业规模,从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用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的话来说,已经到了国家总理李克强所说“刻不容缓”的程度。

姚景源认为,中国的机床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高档数控机床基本上靠进口;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负荷起动机的钢丝绳得进口;中国铝的产量世界第一,但飞机上的铝相当数量得进口;中国给全世界每人每年做三双半衣服,但到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一看就明白,大部分中国出口的服装,基本上都是贴牌。

“所以显然这种状况,它不可能支撑中国经济,我们走向全面小康。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整个这种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能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那么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靠什么呢?非常重要的要靠创新。”

在姚景源看来,电子商务其实是一种创新,它是对我们传统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创新带有颠覆性,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两大发动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然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要创新成为一个支撑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动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校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认为,与其说收入差距拉大是中等收入陷井的原因,不如说是中等收入陷井的现象。而真正的原因,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滞后。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的时候,就要及时改变,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海闻认为,中国现在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到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有两个产业实际上非常重要,一个是服务业的发展,一个是技术制造业的提升。解决中等收入陷井的结构性的问题,必须提升制造业、发展服务业。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比如医疗行业改革需要提速,解放医生,让医生成为医疗行业里面,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生产力;比如文化产业的改革,一方面需要破除意识形态壁垒,另一方面要发展人才、投资、创新;比如金融业的改革,一方面要放开,一方面要管住。

“在WTO的框架下面,我们对物品、资本、商品是现在放的比较开,但是对服务业的开放,还是有很多的限制。为了我们自身本身结构的这种调整,需要对服务业更多的开放”。海闻说。

而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发展科技和创新。转型升级最核心的因素是科技研发。最根本的创新,尤其技术上面,还是需要有实力。而这涉及到科研体制的改革,和教育里面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即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将会是我们将来永久发展的一个动力”,海闻说。

最后他认为,解决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的一条是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转型升级如果没有人才的培训,就会没有足够的人去从事服务业,或者高科技的制造业。而南美等国家转型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与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过了中等收入陷井相比,都是因为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东亚的日本,包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都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或地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教育非常普及,非常重视。新加坡,台湾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认为,周期性的因素和结构性的因素放在一起,意味着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波动,但是“往下的趋势不会改变”。

“现在经济增长减速,唯一能够把增长速度稳速的,就是‘创新和产业升级’”,黄益平说。

黄益平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在于“能不能让我们看到有新的,有竞争力的,成规模的产业,支持中高速的增长”。

比如家电行业,电子通讯产品,汽车重型机械,大型机械装备,互联网公司,包括互联网金融等,有一些产业是走在世界前端的,有一些企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所以并不是说没有看到希望。

但是问题是,这些企业的数量还太小,太少,规模还不够大,它不足以完全抵消传统的支柱产业下行,导致的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所以黄益平的第一点看法就是,如果要看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恐怕增长下行的压力,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什么时候见底,核心的判断,就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形成有竞争力的、成规模的新的支柱产业。简单的来说,就是高附加值的、高技术的有竞争力的服务业或者制造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中等收入陷井的挑战”。

“而这就需要经济结构改革,它对于经济最后稳定和保持中高速的可持续增长,有积极的作用”,黄益平说。

来源:财经  作者:刘彦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