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一轮支持政策加码 绿色金融空间加速拓展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近期,部委层面对绿色金融支持加码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据了解,金融监管部门正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空间有望加速拓展。伴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启交易,业内预计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或将以绿色再贷款的形式出台。

  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6月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Green Swan会议中称,央行正试图评估商业银行的绿色资产和棕色资产,未来或将根据资产的绿色程度考虑风险加权。同月,银保监会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强调,将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此外,7月1日起,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已正式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金融机构也有望更加深入支持碳市场发展,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成为重要抓手。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7月13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央行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以绿色再贷款的形式推出。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一方面绿色再贷款作为定向性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能够实现对绿色金融领域精准支持,另一方面,再贷款利率较MLF利率更为优惠。此外,再贷款工具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会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在额度方面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可以更好引导金融机构以更优惠的利率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同时,王一峰判断,碳减排支持工具或不局限于绿色再贷款,对达标金融机构设置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合格抵押品折算率上给予碳减排相关贷款政策支持等方式也是可选项。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9万亿元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2%。

  据Wind统计,截至7月19日,今年以来绿色债券累计发行2753亿元创新高。作为绿色债券的创新品种,首批碳中和债券自2月初发行以来规模已达到1215亿元。

  地方也加强了2021年绿色领域资金支持力度。例如,浙江省率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2021年浙江全省绿色贷款新增4000亿元以上,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0%以上。央行广州分行依托“粤信融”平台,推动广州开发建成绿色融资对接系统,集企业绿色项目申报、推荐、融资需求发布以及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发展空间巨大。而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对价格发现、期限转换、风险管理等需求将更加强烈,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得到激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尽管目前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但可以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碳资产(排放权与配额)质押融资、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与碳排放效应挂钩的传统授信融资、绿色财务顾问等方式来支持碳市场发展。

  王一峰表示,金融机构除提供银行账户开立、场内交易结算、相关资金监管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外,还可以广泛参与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创设、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步成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也将是大势所趋。任涛指出,碳市场的关键在于流动性的改善与定价效率的提升,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碳市场在价格发现、引导预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将很难发挥,预计后续将会有选择地、阶段性地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初期应会鼓励券商、信托、私募机构、理财公司等机构进入。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