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央急于重启“沪港通”背后的真实意图

最近有两件大事网上讨论得不亦乐乎:一个莫过于受“占中事件”的影响,沪港通被中央暂时掐停后,上周一(11月10日)证监会再次宣布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启动;而另一件则是一带一路规划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习近平8日在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在这两件看似关联不大的热点背后,其实有着相同的战略底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

人民币外交的新思路

一直以来,很清楚的是,人民币国际化都是采取的日拱一卒的战略。

对于这个老话题,为何此时我们要把它翻出来说事呢?博览研究员认为,高层无疑对上述两件事是相当上心的,并且急于推进,反映了一方面,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另一方面,和以往相比,人民币出海的思路也在发生新的调整。

具体而言,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人民币外交”就展现出了独有魅力,包括英国发行人民币主权债、人民币与欧元直接兑换、韩国“泡菜债”、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等纷至沓来,博览研究员认为,趋势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民币国际化重心似乎正从以往的注重提升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转向集中推进区域投资合作,具体而言,就是今年的人民币外交,无论是金砖机制的构建,还是沿着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建,都是人民币绑着经济开放合作、尤其是双边投资合作进行的,这除了与国际上“去美元化”需求一拍即合外,也是主动顺应了美联储加息预期、美元升值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应对资本外流做好准备的需要,并进而为提振人民币的投资需求打下基础;形象点说,就是美元离位,人民币补缺。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

据新华社消息,习近平主席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表示,愿同大家一道努力,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成为各方在互联互通、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新平台。

博览研究员认为,若干年后如果回头再看,今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也将为人民币体系承担找锚、建锚的任务,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原因不难理解,因为人民币在单纯贸易项下的使用是不可靠的,随着贸易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完全可以根据变化而不被继续采用。然而,一旦投资目标国或地区的实体经济与人民币使用形成了稳定的关系,那么人民币的使用就不容易因贸易关系而变化。而过剩产能输出的作用,可以提高投资目标国或地区对人民币使用在实体经济领域的需求粘性,同时这也是人民币体系建设中的实体经济基础所在。

中央急于重启“沪港通”背后的真实意图

证监会本周一宣布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启动,除开政治因素不谈,高层显然是趋向于尽快放行的。客观来讲,沪港通“通车”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博览研究员认为,沪港通作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的重要机制,无论对两地市场资金的双向流动,还是对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就前者而言,言研究员认为,政治因素不谈,明显高层件,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高达近万亿元。遗憾的是,这类流动性因两地市场的制度限制,超过80%仍以活期存款或者存款凭证等形式留存在银行之中。显然,这是缺乏投资渠道的无奈之举。而沪港通“通车”则为其打开了投资渠道的限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保值增值空间。并且,一旦这些颇具规模的流动性涌向内地市场,则会为内地市场带来可观的新增流动性预期。

就后者而言,博览研究员认为,沪港通“通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推动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从具体的规则来看,为减少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互换限制,沪港通两边均采用以人民币作为结算的货币;实质上,这就是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写照。

小结

今年以来,我们能很明显感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合作公关对象中,新兴市场的份额正大幅增加,由于该群体普遍存在的投资不足问题,也为人民币以投资货币的角度推进国际化留下了空间。

另一方面,现实的情况是,短期内我们恐怕还难以看到资本项目开放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此背景下,高层适时地调整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从以往的注重提升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转向集中推进区域投资合作,通过区域投资来“反作用”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样人民币既不用背负过重的升值压力,也不用过于激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我们认为,这或许是隐藏在沪港通、一带一路,高铁出海、东亚自贸区等高层一系列动作背后的战略底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