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为何女性无缘经济学诺奖?

一直以来,女性都在为获得成功和认可而努力着。这其中的艰辛从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中就可见一斑。在诺奖百余年的历史上,共有860位获奖者(包括后来增设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女性获奖者却少之又少,只占获奖总人数的5%。

经济学领域也是男性长期垄断着的,女性在该领域的战绩不佳。1969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直到2009年,该奖项才诞生首位女性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虽然奥斯特罗姆表示她不会是最后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但就目前来看,在她之后,确无来者。

奥斯特罗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她却不是经济学家。她申请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却遭到拒绝。因为她从没修过高等数学。“我读高中那会儿,他们告诉我,女孩子学点代数几何就够了。”奥斯特罗姆解释道。不过,在学科选择方面的性别歧视反倒成就了现在的她:奥斯特罗姆最终成为一名政治科学家,并用全新视角解决了经济问题。

与奥斯特罗姆相比,居里夫人遭遇的歧视就更加赤裸裸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无视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物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执意要将奖授予居里的丈夫皮埃尔以及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雷尔。最后多亏皮埃尔的力挺,居里才能获奖。不是每位智慧女性都拥有皮埃尔这样开明的丈夫。

如今,在消除性别歧视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一份关于博士性别构成的调查显示,2012年,在所有授予的博士学位中,女性比例为46%,比30年前增加了32%。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女博士的数量远超男博士。

不过,经济学领域“阳盛阴衰”的现象却依旧严重。在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中,男性比例超过三分之二(物理、化学、计算机以及土木工程领域也是如此)。由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博士群体的男女比例失衡,将直接影响未来数年这一领域精英阶层的性别构成。

当然,也能看到一些好迹象。比如,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比例有所增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每年颁给一位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之前的获奖者清一色的都是男性。2007年,苏珊·阿西(Susan Athey)打破垄断,成为荣获该奖项的首位女性,此后又有两名女性经济学家获此殊荣。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或许有人会觉得更多女性进入经济学领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英国,所有攻读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中,女性只占27%,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下降。经济学领域“阳盛阴衰”的问题不能仅靠时间自行消解。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性别失衡的根源是什么:是居里夫人面对的那种赤裸裸的性别歧视?还是奥斯特罗姆遭遇的社会文化定势?抑或是其他原因?

在学术界“缺席”的重要原因,即便现状已经改变,性别歧视仍存在。调查还认为,学术界比以前公平得多,现代版居里夫人不再需要丈夫为她打抱不平。

但是调查把经济学划成了例外。有资质且富有创造力的女性很难在这个格外倚重数学的学科领域获得提升。不知何故,不知何故,经济学领域仍然被男性牢牢把持着。(译/刘晓帆)

 

(编辑:wenqi)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