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业内人说:全球化下的互联网金融革命

或许未来十年,下一个革命性的互联网产品,就是这种网络虚拟货币了。它能造成的“革命”,要比微软的“系统革命”、Google的“搜索革命”、Facebook的“社交革命”等都有威力。

新金融时代需要新的货币形态,即网络货币,以使金融权力超越国家权力。

一、金融是高于国家的组织结构

最近国内外的政治事件不断。国内方面,中国东部举行军演,延误航班,调查微软高通涉嫌垄断等等,更有人发文反对政府使用苹果手机、微软系统等等,统统都应该用国有产品替代。至于国际上,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日本宣布冻结俄罗斯部分资产,而某仲裁法庭则重提十年前的尤科斯旧案,判决俄罗斯应当向前股东支付五百亿美元罚单,否则将拍卖俄罗斯海外资产。西方阵营内部,同样龃龉不断——法国巴黎银行因为违背了禁止与伊朗交易的禁令,被美国判处以缴纳80亿美元的罚单,等等。

我无意讨论国际政治。如上这些政治事件实际都表明——即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政治力量依旧是左右国际产业秩序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关键力量。但这些国家力量并非总是起好的作用,以上的事件均是国家企图以自身政治军事垄断力量左右国际金融,乃至绑架金融秩序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威胁,经济民族化的“逆全球化”走势有所加强,起码在言论上,它们有阻止我们了解世界的能力。由此,正常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就被国家力量扭曲了。

有人说,资本无国界,但实际上呢?政府有“冻结”的权力,实际上还是有国界。国际支付系统则在少数霸权国家手里,它可以决定金融体系能或不能与某个国家做交易。比如伊朗,出口石油,被打了很多欠条,因为是收不到款。美国时常这样威胁,表示下国际金融秩序实际是操控在它手上的。这让“平等而自由”的资本概念迷离起来,事实是它既不平等又不自由。在全球的市场里,还是有民族国家这种“地方自治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也还有霸权国家推行霸权政策,欺行霸市。全球的治理结构还很弱小,由此说,全球化还任重道远。

全球化,从何开始?就是从资本开始,从金融开始。它开始是由国家护佑,殖民者在全球各地抢滩夺地,建立了殖民体系,而同时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也建立和巩固了起来。二战之后,公司力量崛起,开始超越国家实现国际联合。民族国家取代了殖民体系,接管了间接融资体系。但苏东剧变是个分水岭,由此以公司为主导的新型全球化全面拉开,民族国家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开始瓦解。只不过它的瓦解,也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现阶段民族化的国家力量是阻碍资本自由流动的绊脚石,而货币发行权,支付系统等都在它们手里。由于民族的属性,它们不可能全面推进全球化。全球化理应由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的经济力量主导,而不是民族的国家的政治力量主导。国家的政治力量,历史上则造成了若干场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国际的资本力量可以造就国际产业的联合。全球化的核心力量,是金融力量,而不是国家力量。金融力量在组织层面上,高于国家力量,只有它们是可以统一的全球文明。它代表超越民族文明的全球文明形态。

二、金融通过互联网才能超越国家

金融委于国家,而最终超越国家的资本发展逻辑,其实就是产缘超越地缘的逻辑。让国家控制金融转变为国家迎合金融,最终是金融控制国家,将这些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政府”纳入统一的全球金融治理结构当中来。是分散决策的资本来治理,而不是由某个高度集权的民族霸权国家来治理。

那么金融靠什么超越于国家呢?这寄托在互联网这个工具的发展上。没有互联网,金融本身就要被国家这样的地缘政体全面控制,只要封闭边界,金融资本就无处可去。但是互联网却是全球通达的,重点在于信息流,尽管国家对互联网也有严格的管控措施,但它终究不能完全地控制和破译信息流,金融总是可以以互联网的数据方式自由而且无延时地通行于全球的网络之中。去中心化的金融体系的建立,至为重要。这一点,我在iDoNews专栏《比特币:新金融体系的发动机》一文谈到过。只有去中心化的直接融资的资本结构,才能尽可能地摆脱国家的控制,进而瓦解国家的治理结构。这种直接融资,已经以互联网为介质,发展得如火如荼。这自然不是国家主导的,而是互联网企业。

金融与互联网是天然投合的。它们都有对“自由”的要求,且其资源流动无需物流成本。互联网的结构,是分布式的,其任何一点遭到攻击,都不会让整个网络陷入瘫痪。金融的结构,也是如此,某点出现了问题,资本会绕开走。

然而就当下的金融体系来说,尚不足够全球化,其组织结构还不足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民族国家的金融体系,还是间接融资的体系,这个体系与国家结构高度投合。银行的间接融资体系,与国家的金字塔式结构是同一的,它把金融变成了“冰块”可以任由国家来“冻结”。彰显国家的“地方保护主义”或者“霸权主义”的力量。但金融终究是反对任何市场之外的外在控制的。它内建有自己的秩序。它不仅是要摆脱国家控制,还要凌驾于其上,将其沦为自身结构的一部分。国家借印钞权和控制支付渠道建立的经济权威,最终是要被某种技术力量所瓦解。这种技术力量,就应当是互联网金融的力量。它是融化了的直接融资,无孔不入,倒逼银行垄断本身走向瓦解,根本上削弱国家力量,迫使其臣服于国际金融力量。

三、互联网金融的两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是个比较泛化的概念,即有传统的银行资本上网的业务,也包含直接融资的各类产品。它实际是有两个大的体系——改良型和革命型,前者就是余额宝之类的基金理财产品,人人贷,众筹之类的直接融资产品等。后者则是如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产品。

先谈前者,它与传统的银行和国家的金融体系联系千丝万缕,其有冲突,但更多的是协作。它的进步性,在于其以直接融资的手段倒逼银行业改革,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这样的产品,本质上就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性的货币基金产品,大大加快了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虽然被炒得火热,但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小改良而已。对预见金融发展趋势有作用,并不会改变大的格局。而P2P的点对点的个人融资,如人人贷,众筹等等,则是摆脱银行束缚的。它们目前并不好监管,其融资方式已经与个人生活紧密融合起来了。国家是没有能力全面监控现代社会生活的,至少在当下。但随着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的逐步融合,全面监控个人生活和消费信息的大数据体系建立,那么这种直接融资才会变得成熟起来,其有希望与股票市场一起挑战银行的融资地位。

这种互联网上的直接融资,是银行垄断资本逼出来的。虽然银行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出现过剩局面,然而资本依旧非常紧张。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让人们绕开银行的资本垄断体系,实现直接对流。它代表一种新的思想——直接融资是种个人置于核心位置的组织方式,他能做到的,无需银行的“集体”来代劳。但改良终究是改良,其格局较小,无意也无能力根本撼动银行乃至国家的金融控制地位,而且颇具中国特色。众筹,人人贷等,原本就是线下的存在。搬到网上是顺应时代,这是“流程式创新”,没有任何颠覆性。

再谈后者,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虚拟货币,在2013年时着实火热了一把,最高价达到了1000美元以上。它的理念,就是实现一种互联网的“国际货币”,匿名以摆脱国家体系的控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它以自行网络“挖矿”来实现货币“创造”,类似黄金采掘,挑战国家的印钞权。而它又打通了一套支付体系,其资产根本不存留于银行里,由此否定银行的垄断控制地位。其理想也远大得很——取代美元,打破一切国家壁垒,让国家和银行的一切对资本的管制都走向失效,创造一个新金融世界。这当然就是“革命”。

莫要质疑比特币的“实际”价值,黄金实际的饰品价值,是从其交换价值上衍生出来的,它是为作为等价物而生的。一旦它被认可为等价物,那么其“实际价值”的问题就没有了。

自比特币诞生之日起,它就获得了重视,直到塞浦路斯发生政府“抢银行”后,比特币用来支付学费,名声大噪。挖矿队伍迅速扩大,目前单用来进行比特币挖矿的计算机的算力早已超过了世界超级计算机五百强的算力总和。这是真正的“云计算”和“大数据”。

国际突然发现了它这样一种虚拟货币的奇葩存在。很快又“如临大敌”般纷纷颁布禁令来禁止比特币的流通。相关的金融人士则众口一词地嗤之以鼻——纯粹的虚拟货骗局,毫无价值。然而这却未能阻止它发展的步伐,其价值一直维持在六百美元上方,经历了连续的重量级的政府封杀,乃至账户被盗事件后,它依然是打不死的小强。近些时间,瑞士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戴尔美国宣布支持比特币购买其个人电脑等产品等,这都表明它已经获得了十足的支撑。

对于这种货币的“奇行种”,各国的“神圣同盟”迅速地行动起来了,包括中国央行接连发布禁令,不仅禁止其流通,而且禁止其支付,不承认这是种货币,而只是“洗钱工具”。但是,这让人感受到的,是传统的银行体系和国家体系的“恐惧”,仅仅是洗钱嫌疑的话,杀鸡无需牛刀。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它确实具有颠覆性的力量。或许未来十年,下一个革命性的互联网产品,就是这种网络虚拟货币了。它能造成的“革命”,要比微软的“系统革命”、Google的“搜索革命”、Facebook的“社交革命”等都有威力。因为它直指社会的权力核心。应该说,是这种新型的互联网虚拟货币真正代表了金融超越国家权力的希望。

四、国家主导的金融全球化的限度

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的位置在不断退后,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国家逐步退出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直接控制。近年来国家又提出要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退出经济的直接管控,转而通过资本的市场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作用。当然这不是改革的尽头,金融的全球化会促使国家进行更多的金融化的变革。它最终是要彻底臣服于金融主导的国际秩序。

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乃至政治全球化的先导,其要解决的就是资本流通不自由的问题。国际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统一,中国的股票市场,实际是与欧美等隔绝的,而且环境不好,由此逼迫了大量优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赴美上市。中国近期开启“沪港通”,以此寻求资本破冰。然而,这距离开放资本管制还远得很。而在金融全球化的架构方面,它还是过度依赖于国家左右的资本支付系统。比如VISA和万事达,银联等。工具都把持在政府手里。政府不仅发行不够信用的钞票,还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将其作为“金融核弹”来制裁政治对手。

由此,国家层面上围绕金融全球化的博弈就是如何打破美元霸权货币地位的问题,各国都想要建立自己的霸权。比如人民币资本走出去的中国战略,现在已经在卢森堡和英国等地建立离岸货币中心。以加强本国印钞机构的发言权。然而现在来看,这个的博弈,没有终了的希望。世界本来需要有个单一的“国际货币”,即便颠覆了美元,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能足以胜任国际货币发行角色。

国家角逐世界货币,是个无解的博弈,国家既不能联合发行国际货币,也不能一家独大,统一世界货币体系。凡是国家发行货币,它就趋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它就力图只为自己这个民族服务,让全世界处于各个主权国家的民族情绪纷争之中。欧元的发行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它没有统一欧洲却统一了货币,直接就成为欧债危机的根源。而它的前景可能是走向瓦解,进一步实现政治统一,近期是不可能的。同时,目前主权国家只有分裂的逻辑,没有相互兼并的逻辑,其民族属性使然。这注定了使世界各国不能直接联合为有货币发行权的世界国家。由此来说,金融全球化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货币环节,应当摆脱国家为主体的国家思维方式,寻求全新的世界货币之路。当然,这个需求给了虚拟货币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了解货币历史的人们肯定知晓,货币发行权一开始并非掌握在政府手里,黄金是天然的货币本位,货币价值基于黄金的“天然价值”,黄金的价值,由市场决定。政府发行纸币,广泛且稳定地征收铸币税是近代之后的事情。而纸币与黄金白银的完全脱钩,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情。由此来说,政府主要地将“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手段玩弄于股掌间的历史不过几十年时间。这不是个不可逆的历史进程。强大的国家垄断,造就国家强大的货币主导权,而国际的产业垄断高于国内的国家垄断,国家权力在金融权力面前只能俯首称臣。私有化和自由化数十年来,国家垄断已经被大大削弱,由此被用惯了的货币政策——国家任意创造货币的权力,是否还一如既往地稳定?就不是了。货币发行权就需要移交给国际的自然货币市场了,有人提出要恢复金本位制度。但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即有网络黄金之称的虚拟货币。

五、两个货币平行市场的形成及走势

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之所以稳定,是因为这个货币体系里,黄金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它被需求,市场就加速开掘,它的利润降低,市场就停止采掘。这让造币系统保持总体平均利润的水平,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换关系,动态中反映劳动价值,且是个分散决策。它作为等价物,自然不需要有国家信用来背书。它能做到不被国家控制,而内部却由于市场规律从不失控,而国家强制发行纸币,摈弃金本位后,货币发行就成了个“集中决策”,集中于国家的意志,国家来规定纸币价值,而无需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通胀与债台高筑的根源,都在国家的货币发行权上。在没有公允价值的国家货币体系里,国家之间相互争夺国际货币地位,都力图将自家的货币卖得更便宜些,当然这只是便宜投资者,竞争性贬值在所难免。这让社会面临持久的通货膨胀前景,反过来更加刺激债务的扩张。

这样的国家货币市场,并非是自然市场,而是人造的市场,各家都卖些只有符号意义的东西,随心所欲地劫夺消费者。这造就大量金融泡沫,有人指责金融危机是国家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它的产生,本身就是国家拥有货币发行权的结果。这样的货币市场,只有在非国家的货币卖家不在场时能够得以维持。金融本身需要的,是有信用的货币,而作为等价物的货币,最有信用,比特币等网络货币是这样的货币,它的挖矿与黄金的采掘类似,它的出现,将引起一个新的时代,即两个货币市场平行发展的时代,即一揽子各国货币交易的市场和比特币为代表的网络货币交易市场。后者长期来说是占据优势,因为比特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最具信用的。

金融体系摆脱于国家体系,这应当属于是文明的飞跃,产缘的权力超越了地缘的权力。它是要将国家等纳入其治理结构的,而不是让金融纳入国家的治理结构,全球化中,国家会融合于金融体系。自由的资本,需要自由的,国家不能挟制的货币,这当然是比特币等最为符合。但是这样的网络货币的缺陷,莫过于其协议的四年减半的硬规定——这让比特币迟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通缩货币。通缩货币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因为它不会被用于流通,而只是储备起来,如同黄金的命运一样。

但是这个疑难是可以解决的,先天不足可以以后天的技术演进解决。如同安卓系统先天不如苹果系统,但最终还是演化出了ART技术方案。要相信技术的力量,至于通缩货币本身,四年减半的规律下,其初期的增长速度依旧很快,这本身还不是个问题。即便以后有问题,因为有众多的“山寨比特币”的存在,都是基于比特币协议,也可以组合解决此问题。

新金融时代需要新的货币形态,互联网能颠覆的产业,要比我们目前已经认知的多得多。

(作者姜洪智,首发至iDoNews专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