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两大PMI确认经济向好 “微刺激”转“深改革”

在经济基本面上,前期政策已进入收获期。

8月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以下简称CFLP)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数据为51.7%,创下27个月新高;同日,汇丰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终值同为51.7%,创出18个月新高。大中小三类企业PMI全部站上了荣枯线。

下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央企改革试点推出、公车改革大幕开启、首批试点民营银行获准筹建、户籍制度改革推出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微刺激”正在逐渐向“深改革”过渡。

IMF认为,只有在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到显著低于目标的情况下,才应实施大规模刺激。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也持相似观点,“微刺激”政策不宜退出,但改革应该加快进度。

小企业经营在转好

官方PMI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上升,主要分项指数保持同步回升,普遍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上。7月,在官方PMI12个分项指数中,同上月相比,除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落外,其他各项指数均呈现回升。

其中,生产量指数回升幅度最大,升幅为1.2个百分点;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回升1个百分点;其余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购进价格以及产成品库存指数等环比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代表需求的新订单指数,自2012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3%以上,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0.8%,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上。

小企业PMI指数也自2012年4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生产、新订单、采购等指数均见明显回升,达到50%以上,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是采购量指数回升最为显著,升幅达到6.8个百分点。

CFLP报告称,小企业经营形势好转,说明一系列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产生累积效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善。

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7月制造业PMI为年内首次高于历史平均值,比2013、2012年同期分别高出0.4、0.6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持续上扬且升幅扩大,表明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较为明朗,系列稳增长措施效果显著,第三季度经济有望稳中向好。

就业压力仍需关注

PMI数据在反映向好预期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就业是最需关注的一项。
  7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8.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7.3%到48.9%之间。CFLP报告提醒说,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直保持在48%左右,回升乏力。7月份为48.3%,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

唐建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去产能化过程仍将持续,在传统的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摩擦性失业压力依然较大,制造业从业人员仍面临减少压力。

今年,727万高校毕业生直面就业问题。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向外界透露,截至7月1日,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依然保持在70%以上,该数据同去年相差无几。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我国过去对经济增速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背后所对应的就业有关。一般来说,保增长可以保就业,但不同时间段,满足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经济增速是不同的,因此相比通过经济增速间接判断,调查失业率可以直接呈现出就业市场的状况。

唐建伟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活跃的带动下,未来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可能出现阶段性小幅好转;对制造业PMI就业指标低于荣枯线无需过度担忧,由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及其他新兴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增强。

“微刺激”转向“深改革”

针对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建议,CFLP报告称,调控仍需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加大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趋稳回升基础。同时要抓住经济形势转好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措施推出,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5%左右,但面临国内需求减缓、投资放慢等问题,同时房地产市场更深度调整的风险增大。此外,中国全年通胀将保持在3%以下。

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

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表示,工业投资要有进有退,产能过剩的行业不能再上新项目,特别要加大对存量的优化、改造和升级,调整投资结构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短板领域的投资引导,从而提高我们投资的效率。

李毅中介绍说,我国投资效益系数已下降到不足0.1。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关键,保持一定的增幅是必要的,但如果忽视了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恐怕事与愿违。

申银万国报告指出,改革有望超预期的是财税改革和微观放活。改革是破旧立新,只有破掉以融资平台、产能过剩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增长模式,中断无效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增长模式才有望成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