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房地产面临调整而非衰退

导读:房地产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在中国可以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近期的种种数据引发人们对中国房地产行业陷入衰退的担忧。本文认为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需求依旧旺盛,同时中国城镇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中长期结构性因素,本文认为此番房地产业下行主要是对之前产能过剩的调整,而非衰退。编译如下:
 
1、近期房地产数据不容乐观,但仍有较大调控空间
 
2013年房地产投资占中国GDP的16%,这一投资总量几乎相当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经济总量之和,由此可见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但近期种种数据都引发各界对于中国房地产业可能崩盘的担忧。首先是房屋销售量在今年下滑10%,投资增速减半,同时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3%。另外,统计数据显示中国90%的城市家庭已经拥有住房,因此长远来看城市住房市场似乎已接近饱和。多方面的数据引发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走势的担心,甚至有人预测中国正陷入日本式的房地产危机。
 
但尽管如此,年底整体房价能否基本稳定尚不确定。更重要的是,中央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还留有很大调整余地,例如现行的贷款比上限(30%)、贷款利率下限等。对于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目前相应的限制措施则更多,这都意味着未来中央可调控空间很大。考虑到目前中国首套房在全部房屋购买交易中占比仅为1/5,所以近期对于二套房限购政策的放松就是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信号。
 
2、中长期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从中长期来看,诸多基本面因素可支撑房地产业向好发展。从房屋自有率上看,这一数字在城市居民中已经很高,这也是很多研究得出中国城市房屋市场已近饱和的主要依据。但这一论断仅仅考虑了城市中拥有城市户口居民,而忽视了大量农民工及其他在城市工作、生活的非正式居民,这部分人口体量庞大,却无法购置房产。
 
除此之外,尽管中国的城镇化率近几十年来上升迅速,但就绝对值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官方估计,到2023年将有超过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届时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将释放出大量住房需求。
 
3、房地产业风险不容忽视,但整体可控
 
近期来看,房地产相关行业及金融机构风险的确有所上升,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杠杆率的开发商,可能出现由于材料价格下跌导致的融资紧张。但整体来看风险仍旧处于可控范围。
 
此外,地产商大多放慢了拿地速度,转而进入去库存阶段。未来房地产业将进入整合期,许多流动性低的小企业将被资金状况更为健康的大企业兼并。
 
从金融健康状况来看,相比其他一些曾陷入房地产危机国家,我国家庭层面金融资产状况更为合理。一方面只有30%的家庭负有债务,购房过程中使用贷款家庭比例也仅为20%,同时即使是在那些贷款家户中,贷款占房屋价值的比例平均也不过5%。另一方面,下一步中国将大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鼓励居民增加对外国证券投资——在此过程中房地产投资依旧将是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4、结论
 
在经历了数年的房地产过度投资后,近期由于产能过剩累积的风险正在显现,但就中长期来看,结构性因素依旧足以支撑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领导人目前正致力于改变以往投资导向的增长模式,所以未来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无论如何,中国房地产业的崩盘将是大家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本文原题名为“China's Property Market Set for Correction, Not Collapse”。本文作者Kent Troutman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以福尔布莱特学者身份在中国进行研究。本文于2014年10月刊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官网,并于10月发表于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杂志。

 (责任编辑邮箱:shengxch@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