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研究表明:废除户籍将让富城市获益最多

政策对地区间的影响存在差异,大城市能从高速公路建设中获益最多,而富有城市将从废除户籍制度中获益最多。

“论文大闷锅”前两天提到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户口与高速公路:中国空间发展政策对城市化和区域不平衡的影响》(Hukou and highways: The impact of China’s spatial developmentpolicies on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该研究同时分析了户籍制度和高速公路建设对中国区域发展的作用,并利用中国331个地级市城市和乡村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有这样几个结论:(1)废除户籍制度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都能带来经济活动在更大程度上的集聚,同时废除户籍改革还有助于实现更多平衡的城市化;(2)废除户籍制度对于提高社会总体福利的正效应大于高速公路建设的作用;(3)政策对地区间的影响存在差异,大城市能从高速公路建设中获益最多,而富有城市将从废除户籍制度中获益最多。

从这样一份研究中,很容易能找到一些经常上头条的新闻关键词:户籍制度、基建(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大城市。今年以来,在本届政府大力推进改革以及经济增长趋缓背景下,户籍改革、基建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被多次提及的词。

户籍制度的存在一直成为诟病,在国务院在8月份下发推进户改文件以来,很多地方已经出台意见,将农业和非农户口的区别取消。根据中新网21日发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河南、新疆、黑龙江、河北四个省份正式出台了本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根据世行的研究结论,富有城市比其他城市能从废除户籍制度中获益更多。尽管目前国内对户籍的态度是逐步“改革”而非“废除”,但在废除户籍制度的道路上也是迈进了很大的一步,两者的作用也是正相关。

不过从这些出台改革意见的省份来看,并非富有城市。根据宜居城市研究室发布的2013年全国各省人均GDP排名中,这四个省份的排名分别为23、18、17、16名,在全部统计的31个省区中处于中下游水平。换言之,理论上的获益最大者却在现阶段的户籍改革中缺位。2013年中国人均GDP排在前五位的地区分别为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

不难从常识中发现,这些地区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更大,户籍门槛也更高,要打破这种制度也变得更加艰难。而一旦打破,尽管这将带来当地人口的集聚,但也有助于更加均衡和健康的城市化发展。

今年经济政策上的另一个亮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这是区别于“造城运动”的升级版“城镇化建设”,更为强调“市民化”的进程,而这种“市民化”的背后更多的则是“关怀”,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主导的棚户区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同时,这种“市民化”的对象是进城人口,而让外地人的进城人口享受“市民化”的权益的拦路虎,户籍制度当之莫属。

年初以来,各大研究机构唱衰中国经济走势,加之楼市不景气,“基础设施投资”则被寄以新增长点的希望,其中铁路投资计划便被要求完成全年8000亿的目标,实施项目数量高达64个。仅在10月22日这天,发改委就批复了八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这八个项目分别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三条铁路,以及批复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机场、青海省果洛民用机场、内蒙古扎兰屯机场、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贵州省仁怀民用机场等5家机场。其中五大机场所在地为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小城市。世行报告中对于基建的观点比较强调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多的大城市。人口量有限的情况下机场能否发挥预期中的作用恐怕会打上问号。

建设特大城市正是不少城市的目标,不过最新出台的政策可能要让不少地方政府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远。国务院在昨天(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大城市的门槛由100万人口一跃翻了几翻进入500万大关。有统计称,“全国140多个特大城市一夜之间只剩16个”。这对于过去属于“特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来说,头衔一摘,可能要捉急起来。如何再次晋级将很可能成为这些降级档的新任务。

新划分标准的出台究竟是会加快城市们“特大化”的步伐还是减缓?有媒体报道称,“按照新标准,除了省会城市,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省份,即使到了2020年,可能也不会有其他特大城市。”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国务院希望达到的这些城市对特大化“望而却步”的目的。但是,地方政府的行为真会如中央政府预期的轨迹走吗?

(本文为经济金融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