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10大信号

5月22日(星期五)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透露了以下10大信号:

1、不设GDP目标增速

经济增速目标是各界最为关注的内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市场认为如果要实现GDP翻番目标难度较大。


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今年不设GDP目标,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前,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已是既成事实,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持续造成冲击,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此时硬性设定一个年度增长目标,尤其是追求一个较高的增长目标,很可能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任务造成干扰;而如果设定一个很低的增长目标,那这个目标的实际指导意义又会比较小。

2、坚持房住不炒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再度精简。


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与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相比,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时,没有提及房地产税,“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等表述也没有被提及。另外,重新强调了“因城施策”的说法。

多位分析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尽管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依旧坚持强调“房住不炒”,稳定市场仍然是导向。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行业的要求依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平稳健康发展”不仅是政府对行业的要求,更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业需要。

在各城市加快土地供给、优化预售许可办理流程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之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启了自行修复模式。

市场不需要过度的刺激和调控,更需要的是稳定友好的营商环境,这才能让房企沉下心来研究产品、提升服务。

3、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


报告指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被认为是今年“稳投资”、“促民生”的重要抓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全国目前至少完成了约涉及358万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

自2019年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安排补助资金支持,改造速度也得以大大增加。2019年,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万个,涉及居民352万户。

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各地采取了多种方式,从政策、金融等各个角度,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落地。

4、稳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均列首位。


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在保就业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 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实际上,国家已在多方面出台稳定就业的举措。

在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出台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基层项目招募规模以及就业见习规模,安排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开发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预计将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滞留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5、保障民生: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报告指出,在保障民生方面,今年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报告要求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此外,报告还要求,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

今年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失业人数大约2600万,未来几个月有可能迎来高峰,是考验失业保险制度的关键时刻。

他建议,失业金发放范围要打破两三百万人的“常数”,向全国所有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为此不惜把“所有子弹”都打出去,甚至可以让5800亿元失业保险金清零。

郑秉文指出,当前参加失业保险的群体很多都是基本不失业的群体,“比如,中国社科院这样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几乎不存在失业风险,根本用不到失业保险基金,而很多失业风险高的群体和企业却没有覆盖进来。”

他强调,当前要放宽失业金领取条件,尤其是失业农民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限制。

6、稳企业: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明年3月


在金融支持稳企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指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湖北地区各类企业均适用上述政策。

截至4月15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实行延期。

此外,银保监会还督促和引导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出台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支持产业链复工复产等政策,围绕突出点面结合、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5月8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信贷支持超过2.96万亿元。

在增加小微和民营的信贷方面,银保监会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督促银行机构稳定信贷供给,努力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不低于上年的“两增”目标。要求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努力提高信用贷款和续贷业务占比。进一步推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多家银行下调了湖北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0.35-0.5个百分点。
 

7、规模扩至8.5万亿!积极财政政策“三箭齐发”


李克强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自疫情发生后的2月起,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常会等先后对财政政策予以指示,财政更加积极有为的基调已经基本确立。

今日,外界关注的积极财政政策“三箭齐发”也随政府工作报告公开。

赤字率首次突破3%

2019年赤字率是2.8%,离3%的警戒线还有0.2个百分点。近期政治局会议称,提高财政赤字率,市场已预期赤字率会突破3%。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

这是赤字率首度突破3%。去年赤字规模为2.76万亿,今年将增至3.76万亿,国债和新增地方一般债的发行规模将增加。

“2020年疫情导致减收增支的背景下,财政收支平衡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提升赤字率将缓解财政平衡难题。”李超表示。

专项债增加1.6万亿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2016年、2017年,其发行量分别扩张到4000亿、8000亿,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2019年扩张到2.15万亿。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使用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定为3.75万亿,相比去年增加1.6万亿,增加规模历年最高。前期财政部已下达2.29万亿的专项债额度,意味着后续还有1.46万亿额度待下达。

从发行来看,截至4月末,专项债发行1.15万亿,完成提前批额度的50%。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

特别国债是国债的一种,其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因此被成为特别国债。

在中国国债发展历程中,曾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1998年8月,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专项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2007年6月,发行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公司。今年是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不含续发)。


政府工作报告称,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目前具体发行方式尚未明确,但1万亿的规模市场能够消化,不需要央行直接购买。

21世纪经济报道将这三部分汇总,2020年赤字规模大概在3.7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规模3.75万亿,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新增政府债务规模加总约8.5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可见一斑。

8、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目前经济环境复杂,很多经济变量现在还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更加灵活性的措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后续仍有约100BP的准备金率下降空间(或等幅的其他长期流动性投放措施)。可能分两次落地,具体时点将匹配财政政策的落地时点,如后续地方专项债大规模发行时点、特别国债的发行时点。

降息方面,“伴随这一轮‘猪通胀’见顶回落,3月和4月CPI同比涨幅快速下行势头将在下半年持续,三季度有望降至‘2时代’,通胀因素对降息的牵制作用将显著削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未来着眼于稳定就业大局、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6月开始央行降息节奏有可能适度加快,预计当月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0-20个基点。

9、M2和社融增速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从2016年开始,社融增速目标首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M2和社融增速目标均为13%,2017年二者目标下调至12%。此后,M2和社融增速未设置具体数量目标:2018年为“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9年为“M2和社融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今年则设置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2019年末社融增速为10.7%。

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升上。

10、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在“六稳”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其中,保市场主体主要是保小微企业。


报告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直达实体经济意味着绕开了银行,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设置小微贷款目标: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今年增速目标提高至40%。

“2020年是我国实施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疫情发生后,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服务,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