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被低估的北京经济

前些日子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我们可以仔细品味一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数据。北京与上海之间的差距,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都在缩小。上海和深圳,这几年的政策、经济热度远远高于北京和广州,但北京和广州也在默默积聚新的势能。

北京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比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上海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从增速上看,北京高于上海,从增量上看,北京也大于上海。

上半年,上海GDP已经突破2万亿大关,按照每季度的惯常增速,今年大概率能破4亿大关,会成为我国第一个GDP破4万亿的城市。2021年将标记很多大事件,对于城市经济而言,这也是其中之一。其实,去年就有人在讨论北京的经济会不会看齐上海,现在看这种可能性在加大。

就我们长期的认知积淀而言,我们默认上海就是经济中心,北京就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不曾想,北京的经济优势也在逐步显现。实际上不仅是北京,省会城市的经济优势和地位也都在加强,因为越是政治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越聚集信息和人才,比如现在很多省会的发展势头都很强,连浙江温州人这几年都有不少去杭州发展的;江苏南京在这波疫情之前的发展势头也很大,2020年首次进入前十强城市;山东济南也在实现“强省会”战略……

北京一直是我国的超一线城市,但我们其实很少谈到北京经济。另外,北京不仅仅是北京市,还是我国首都,首都经济是独特、稀缺资源的叠加,整个北京区域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本文试着探讨北京是不是会变成跟上海等量齐观的经济中心,纯属探讨,欠缺考虑之处,与各位关注者商榷。

我们先拉长时间段来看,从2010年至今,北京与上海的经济规模就一直存在差距,但差距逐渐缩小。

2010年,上海的GDP为1687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数据含义下同,括号内标注),北京为13777.9亿元(10.2%), 两者相差3094.52亿元。

2020年,上海的GDP为38700.58亿元(1.7%),北京为36102.6亿元(1.2%), 两者相差1151.2亿元。

这11年中,北京的增速超过上海的有4年,上海的增速超过北京的也是4年,增速一样的年份是3年。节奏差不多。北京比上海晚了2年达到2万亿,晚了1年达到3万亿。

接着我们来探讨,北京与上海的经济总量差距为什么会逐渐缩小?北京有何优势成为经济中心?

1、 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新经济发展能力强劲。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它指出,北京科技创新存量资源最丰富,排行居全国第一。

另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北京数字经济研究报告(2021年)》显示,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位列全国第一。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7870.8亿元,占北京GDP的比重达到40.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新经济贡献北京四成GDP。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加快成长壮大,在推动首都经济恢复、引领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北京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3654亿元,占GDP比重达37.8%。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又有所增长。这是一个趋势性的事情,北京的经济越来越“新”。分细节来看,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26.4%,占全市经济比重达27.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5431.3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市经济比重达28.2%。

北京给自己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分别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见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个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和实现程度,很牢很高。

北京拥有最好、最多的高校资源;中关村等创新基地,依然保持活跃,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等专门应对卡脖子问题的核心能力在加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北京经济的科技含量很高。

2、北京是总部经济最发达的世界城市。

8月2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根据今年的榜单显示,中国大陆(含港澳)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500强数量达到135家,比去年增加11家。加上台湾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稳居全球第一。而北京拥有60家世界500强企业,连续第9年雄踞全球第一,其次是东京(39)、纽约(17),并且北京的数量超过东京、纽约之和。

作为总部经济理论发源地的北京,2004年已将发展“总部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又有自贸试验片区的城市。在国务院批复的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离岸服务中心、经营总部。总部经济如今被视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杀技。

有一种说法是,北京总部资源最多,上海跨国公司实力最强。按照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会长王国丰去年9月公布的数据,北京有总部企业3961家。这3961家总部企业实现营收占北京全市所有企业的70%,实现利润占北京全市所有企业的90%。北京总部企业数量近年间一直在4000家上下波动:2013年3937家、2015年3937家、2016年4007家、2017年4064家、2018年3961家。

北京经济的中心化程度很高。

3、北京是央企国企最多的城市,在共同富裕时代,作用明显。

按照国资委截至2021年7月的数据,国内央企数量仅96家,前51家都属于副部级央企,有34家在北京。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才是真正的“央企基地”,这些央企都是一些关乎经济命脉等的垄断性行业。

北京市管国企的数量也是全国第一,据北京市国资委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企营业总收入9494.8亿元,利润总额702.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30%、120%,两年平均增长分别达到9.4%、15%。国企在疫情后恢复态势良好,经营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北京经济的稳定性较高。

4、北京金融业愈发发达,与上海差距微乎其微,两城是双金融中心。

2020年,北上广深,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7188亿,7155.05亿,2234.06亿,4189.6亿,占GDP的比重分别是:19.96%、18.52%、8.93%,15.12%。此前,2016年,北京为17.1%,上海为17.3%,上海是略微高于北京的,但目前,北京已经超过上海。

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总部级法人金融机构突破900家,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一半。

北京和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都相对较高(83.8%和73.1%,2020年),其中金融业又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北京金融业发达,全国20余家中央金融企业中,绝大多数总部设在北京,2020年北京市存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前列。北京和上海金融业增加值比较接近,去年均超过7100亿元。去年底北京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为18.8万亿元,上海为15.6万亿元,不少存量指标高于上海。

北京实质上就已经是金融中心。

从GDP比较毕竟单薄,不能展现城市综合经济发展能力。我们再来从别的指标比较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可能北京要在经济上逆袭上海,还需要多方面均衡发展。

首先来看财政收入。“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体现地方综合经济实力。

建国初期北京财政收入略高于上海,但此后上海财政收入明显高于北京,两者差距在不断变化。21世纪以来,北京财政收入不断逼近上海,2011年至2013年北京财政收入落后上海仅400多亿元,但此后这一差距又逐步扩大。

2020年上海财政收入为7046亿元,北京为5484亿元,两者相差1562亿元。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上海财政收入超出北京1478亿元。

仔细来看,京沪财政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上,而这又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

以2020年为例,北京与上海相比,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相差约633亿元,土地增值税相差约238亿元,第三大税种企业所得税相差约212亿元。三个税种累计收入北京低于上海1083亿元。

京沪增值税收入相差较大,跟产业结构有关。增值税收入中,工业贡献收入较大,显然上海工业实力更强。上海2020年工业增加值逼近1万亿元,而北京只有4000多亿元。上海的产业结构更稳定、更健全。

目前上海工业总产值规模破千亿有六个重点行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成套设备、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生物医药等六大制造业。去年疫情之下,上海的新能源汽车、3D打印机、集成电路等产量大幅增长。去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40%,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在提升。

北京工业中主要有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和电力。比如去年北京在智能手机、显示器、工业机器人等产量方面保持较快增长。

目前北京正在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素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而上海在稳住制造业占比,未来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上海土地增值税收入明显超过北京,这主要跟两地卖地金额、房地产开发规模差异有关。2020年上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逼近3000亿元,而北京这一收入为2188亿元。北京去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6%,而上海这一增速为11%。

为落实“房住不炒”,近些年北京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房地产业作为北京市传统支撑行业,财政收入呈下行趋势。而且未来随着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央企及分支机构、金融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将会对外迁移,这都将对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财政收入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企业所得税收入低于上海,直接跟企业利润规模等有关。比如去年全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32亿元,而北京这一数字是1785亿元,相差超过千亿。

在居民收入等领域,北京和上海实力相当。京沪两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处于高水平,相差不大,去年上海为72232元,北京为69434元。居民收入高使得两地个税收入也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去年上海个税收入约670亿元,北京为612亿元。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