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裘国根:当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向浅析

     经济转型成果初现,货币政策定中应变,资本市场改革进中有稳。各种信号预示,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随着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齐头并进,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将逐渐向好,进而推动资本市场债券股票价格轮动走高。就短期而言,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稳步实施构成市场预期不足的利好,继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价格上扬后,股票价格或将上扬。

经济转型进行时,增速区间管理

我国一季度GDP增速继续下滑引发热议,不少人士担忧中国经济失速。然而,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GDP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中国经济虽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不具备大幅下行条件。基于此,中央政府选择了“微刺激”而非“强刺激”的应对措施。

用生产法对经济进行分解,我国产业结构已悄然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一季度的59.1%下降到2014年一季度的4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由2010年一季度的39.1%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51.1%。服务业已替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经济结构调整成果显现。

从支出法角度衡量,我国经济对投资和净出口的依赖已显著降低。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的16.5%。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的消费名义增速虽略有下降,但实际增速继续上升,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提升。不难看出,投资与消费在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中趋向平衡。

以收入法分析,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提升,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和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从“放短锁长”到“锁短放长”

2013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一年多来,“宏观稳住”在货币政策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2013年开始,央行坚决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确保中国金融的战略安全,主动实施金融去杠杆。在货币供给相对收缩的背景下,由于房地产等高杠杆部门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融资需求依然强劲,导致市场利率在去年6月份以后急速上升。为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一方面通过逆回购释放短期流动性,缓解市场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实现金融去杠杆目标,续做到期的3年期央票回收长期流动性。央行的货币政策组合可以概括为“放短锁长”操作。

2013年四季度以来,中央通过改变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指标等手段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后的压力渐现,各种非理性融资需求下行,金融去杠杆曙光初现。这一方面引发以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大幅回落,而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杠杆行业风险渐现,导致银行惜贷,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债市长端利率没有跟随短端利率相应下降。基于这些新的变化,央行一方面通过正回购回笼过剩的短期流动性,另一方面不再续做到期的3年期央票以释放长期流动性。此外,央行向国开行发放棚户区改造再贷款,财政部首次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扩大发行规模并延长发行期限。从一系列组合操作不难看出,在保持货币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已由2013年下半年的“放短锁长”转为2014年上半年的“锁短放长”。

面对短期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而下行空间又有限的复杂局面,央行和中央相关部委保持定力,启动定向宽松而未动用降准等显性货币政策工具。中长期看,此种政策选择有利于降低非理性融资需求,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同时又不妨碍金融去杠杆目标的实现。

资本市场改革积极推进与稳步落实相结合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延续。“新国九条”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处理好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的关系”最切合现状,但市场对此并未给予充分关注和理解。

中央实施沪港通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注册制改革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这些都是中长期坚持改革“积极推进”不动摇的体现。而从短期看,相关政策更着眼于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更倾向改革“稳步实施”。证监会已经明确表态,今年6-12月新股发行约100家,即每周不到4家,估计平均每家融资7-8亿元,即融资额700-800亿元,这个规模对市场实际压力并不大。

预期趋稳推动资产价格轮动

宏观经济增速略缓,但结构改善显著;货币政策稳中灵活,对实体经济需求积极应对;资本市场改革坚定明确,实施稳步审慎,对市场呵护有加。经济、政策和市场基本面多重利好共现,但国内股市依旧低迷。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其隐含收益率(即市盈率的倒数)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8.2个百分点,为A股市场历史最高水平。为什么基本面与股市间的背离这么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三期重叠的复杂局面,市场情绪悲观不足为奇。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周期转换并非在默无声息中开始,只是大多数投资者在市场底部时被熊市悲观情绪所影响,因而忽略了市场积极明确的变化。经济遭遇的困难和挑战早为市场熟知,但近期的诸多利好变化却乏人问津,可见市场悲观情绪已经接近极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的深化,改革效果将更加显著,股市环境也因而将继续改善,投资者信心也将随之回升。

投资学上经典的投资时钟原理认为,经济周期分为复苏、过热、滞胀、衰退四个阶段,在衰退期,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利率下行,债券价格率先上扬,股票吸引力逐步增强。我国经济今年以来处于经济增速和通胀的双下行期,随着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趋稳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稳步实施,继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价格上扬后,股票价格或将上扬。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