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李稻葵:中国的改革不应该靠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3月9日做客“中经两会之夜”。他强调,在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顶多是方向,不能过分依赖,各地差异大,必须因地制宜进行改革。

李稻葵认为,不能过分强调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在过去十几年,至少这个口号延误了改革,害了改革。"改革不是革命,革命是可以要纲领、一刀切,但改革本身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变迁的过程。改革不能完全靠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顶多是个方向,下面要因地制宜。比如,解决政府跟社会跟企业的关系时,中央制定大方向后,地方政府要各自摸索;而解决土地问题也应因地制宜,总结各地方不同经验,从而解决当前政府与社会的核心问题。

相关文字实录

李稻葵: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成功的改革,在90年代初开始的那场改革,它的成功之处不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下了工夫吗?国有企业上千万人下岗,才迎来了今天比较好的局面,很可惜国有企业的改革从2005年以后,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停顿下来,蔡老师这个记忆犹新。土地问题的本质在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财税改革是1993年进行了一轮,非常成功,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动,怎么改?我讲原因了,改的思路我觉得还是中央定方向,各个地方、各个企业要因地制宜。

我不太同意把责任全推给顶层设计,我曾经写过文章,文章题目稍微温和一点,我说不能过分强调顶层,其实我想讲的是顶层设计在过去十几年,至少这个口号延误了改革,害了改革。不能靠顶层设计,为什么这么讲?改革不是革命,革命是可以要纲领,革命可以由领导人领袖一句话定一个方案,一刀切,就进行变革了。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变迁的过程。英国这么多年改革就是基层摸索经验,摸石头过河的过程。而法国那样的国家就是搞立法。过去的改革要反思为什么停滞不前,就是过分的强调了顶层设计,我插一句话,顶层设计这个字是怎么出来的?一年多前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吴敬琏老师道出了中间的道理,说本世纪初国家有一个信息化国家咨询委员会,有一位中层院士说不能这么讨论,它就像系统设计一样,我们必须要选,我们是要安卓的系统,还是苹果的,工程技术问题,也许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我们用的系统是β还是用什么?我们改革怎么能有顶层设计呢?

再举一个例子,劳动合同法2008年出来,事实证明不算成功吗?那就是顶层设计的结果,几百个人在人民大会堂一投票就决定了,这几百个人经过认真调研了,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不同的行业,从清华大学的教育到工厂,用一个劳动合同法实事求是吗?所以我想讲要解决政府跟社会跟企业的关系,必须中央用大方向,各个地方去探索,去摸索。再讲具体一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去摸索,不同的行业企业去摸索,有些大型企业打破垄断,局部的让民营企业进来。比如说勘探民营企业进来,或者石油民营企业进来,或者钻井架子这个行业打破垄断,中石油不许自己用自己的,必须要用社会化的东西,这是一个小例子,要因地制宜。

再比如说很多国有企业可不可以基金化管理,把这些都变成五个基金,每一个基金既有国有的股,也可以卖国有的股,可以自己持一部分,把国资委转变成若干个大小相等透明化的基金,把这个作为财政的基础,各有各的办法。再比如土地问题也应该因地制宜,湖南、江苏我都去过,我在湖南上的小学,湖南和江苏就不能一刀切,就不能采取一个办法。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然后总结经验,这是我的核心观点。解决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怎么解决?不能完全靠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顶多是个方向,下面要因地制宜。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