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周其仁:确立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

  目前城乡产权不对等的现状,对市场配置土地资源造成很大阻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为此提议,确立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统筹改革中的系统性风险。

  周其仁在上周末的一次讲座中提出,土地是农民主要的资本。中国农民虽然穷,但占用的资源(土地)却不少。如果理顺体制,农民会富起来。要让土地流转起来,就要全面确权,确权到户。

  确权之后,农民有了产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做合理的判断及交易,如抵押土地以换取资金。这样市场机制就能发挥作用,而不需要事事都由政府主导。他同时指出,一定要尊重市场意愿,不能让农民被上楼。

  周其仁指出,城市化起源于13世纪英国逐渐兴起的个人主义所形成的创业和就业自由。现代经济自由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在当代社会,市场机制和制度变量对于城市发展异常重要。

  在谈到城市化的必要性时,周其仁表示,中国存在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目前工业化占GDP比重为47%,美国则为20%;然而中国50%的名义城镇化率,仍大大落后于美国近80%的城市化率。两相比较,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美国四倍于中国。即使与其他金砖国家比较,中国1.06的比值也是五国中最低的。

  周其仁还称,城市化是消化工业品的工具。城市的人口集聚,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分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又能形成比较集中的需求,更好地消化工业产品。

  在谈到中国城市化的机会和挑战时,周其仁指出了一系列不平衡,如劳动力流动与配套改革,包括户籍、教育、社保,土地制度改革,以及由行政主导的城镇化下,各级政府在辖区内“造城”形成的“两头不经济”。

  对此,周其仁表示,在城市化面积的扩张速度远超人口城镇化率增速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土地利用远不集约的工业区和城镇。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不但没有随着移向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减少,反而也加速扩大。城乡建设用地的双扩张,不但夹击耕地,而且造成两头相当程度的土地资源浪费。

  周其仁建议中国发展高密度社会。其他国家高密度城镇的发展,减少了分散的农村,并由此增加耕地和绿地。英国地理条件与江苏接近,但英国城镇人口高度集中,走出城镇则是绿地遍野,一片开阔。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之间的不均衡分布。这中间有行政体制的问题,也有管理高密度社会的理念、知识与人才匮乏的原因。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