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冯兴元:最好的产业政策是竞争政策

  中国企业的困境是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关系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得到了比较大的增长。在这个背景之下,前几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现在还有欧债危机。中国有很多官员和国人不仅自信心增强,而且很多人非常自负。

  中国属于自然国家秩序

  中国最近这30年,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2003年,是改革期,尽管在后期改革速度减慢。第二个时期是2004年到目前,就是改革的停顿期。在改革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是正式制度形成,如市场体制、法律制度,还有意识形态,非正式制度也在形成过程中。从2004年到现在,改革停顿期总体上显示出国进民退。政府单方面重视民生,但是忽视了经济原则。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总体上是正式规则的破坏过程,这是致命性的。从2004年开始,不是说离市场体制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中国发展到现在经济维持高增长,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经济自由度增进,另外,经济赖以运行的环境较为稳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讲中国经济需要自由的思想市场,它是偏狭与自负最好的解毒药,有助于培养宽容开放的社会。科斯又讲了,虽然他无意贬低政府的作用,但他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主要是靠那些一开始看来是边缘性的力量所推动的。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济发展主要是边缘性的力量推动的。

  很多改革是从民间自发进行的,后来政府承认和推广。至于“中国模式”论的问题,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成功有不同的观点:第一,威权主义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第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第三,比较平衡的,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两手作用。“中国模式”有很多的定义,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特点是高投资、高储蓄、高出口的模式,这是具体的经济形态的描述,不是一个特征性的。我相信其他国家都有这样的。所以不能拿它来说明这是“中国模式”。从制度层面来讲,维护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同时结合威权制度,这也不是中国模式。中国之前就有东亚发展模式,皮诺切克也是这么做的。

  背后是怎么运作的?维护增进经济自由,这是经济发展真正的动力,然后稳定维持经济运行环境。但是稳定经济运行环境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威权政府,第二个是宪政自由体制。现在所有的高收入国家,多数都是宪政国家,它们采取的是什么秩序?开放金融的秩序,人人有机会,产权保护非常好,个人权利维护得比较好,经济自由维护得好。中国和很多非宪政国家一样,就是叫有限进入的秩序,或者叫自然国家秩序。如此就可以得出一个“天下模式”,全世界是一模一样的。决定经济成功存在普适规则,第一条,维持和增进经济自由;第二条,维持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低收入国家通过威权和宪政来推行,争取这两条普适规则。你收入低的时候可以通过威权,也可以通过宪政来做到这点。如果朝着高人均收入国家跃进,需要宪政转轨,意味着国家退出竞争性、盈利性领域,意味着生产力更大程度解放,如果没有生产力更大程度的解放,进入高人均收入水平国家是不可能的。

  产业危机背后是调控失灵

  “资源性国家”怎么解释?比如说俄罗斯,科威特,能源以后价格可能更高,它们可能成为人均高收入国家。这两个国家,包括其他资源依赖性国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发展,可能有经济的增长和人均高收入。

  经济自由怎么维护?有一套普适原则。德国弗莱堡学派代表人物是瓦尔特·欧根,他提出经济的自由增进和维持,经济的发展需要竞争秩序,有六条核心原则,一个是币值稳定,比如说德国马克是比值稳定的典型例子。第二条原则是私人产权,这两条比较重要。其实任何的成功的经济体,都跟这六条原则有关系。

  中国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的范式最终形成病态的竞争秩序。币值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最近两年比较高,中国在没有《预算法》的时候,通货膨胀比较厉害。1994年以后,由于法律规定,财政部不能向中央银行透支,把这个联系切断之后,还是对币值有好处的,就是说恶性的通货膨胀没有出现。

  中国选择性地推行私人产权,中国的私人产权从《宪法》来看,从《物权法》来看,还是低于公有制。《物权法》说同等保护,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反竞争的,基础性行业不对私营企业开放。由于选择性的限制,契约自由也是不充分的。至于承担责任,国有企业负赢不负亏。

  关于中小企业的困境,现在传统的竞争性行业的式微现象非常明显,中小企业集中在传统竞争性行业,很多产品价格不上涨,甚至下降。各种投入成本上升,包括工资福利、税费负担,而且环境要求、生态要求也在提高,尤其这几年外需不景气。

  传统性竞争行业还有产业升级的问题。产业升级可能采取低税模式最好,减少管制,有很多领域可以准入。区域创新环境先走,如果区域环境形成的话,这个也和多中心、单中心有关。如果是多中心,每个地方都推行自主治理,维护基本的个人权利。如果这个地方特别穷,上级可以提供辅助性支持。自主治理也体现出高效,只要有教授,哪怕是助理教授也可以带博士生。但是中国的硕士点、博士点是中央集权的人来审批。如果一个高校连培养博士、硕士的资格都没有的话,要想尖端教授、专家来任教是有困难的,吸引力不够。单中心的格局导致有很多地方的教育事业是发展不足的,尤其是面向产业的。

  政府垄断基础性行业,基础性行业实行行政垄断或者控制,很多领域实行行政定价,《反垄断法》实际保护了这样的行政垄断,所以《反垄断法》属于反竞争法,下游的民企和一般的消费者需要支付高额成本、价格。行政垄断企业的税收贡献和账面利润很大,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下游民企和一般消费者的强卖,因为你没有别的选择。

  东部产业不景气和温州民间金融危机的性质,其背后是多年来的政府管制和市场因素导致了产业危机。产业危机背后首先是总体性货币危机,就是通货膨胀。化解总体性货币危机的措施助燃地区性民间金融危机。它的措施,一个是信贷控制,信贷控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是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通货膨胀高是因为基础货币发行比较大,按道理是政府自身的问题,要惩罚自己,但是政府实际上把鞭子打到银行和企业身上,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一个好处,国有企业照样低成本获得大量资本。

  温州的产业危机是东部地区产业危机的缩影,因为传统竞争性行业不行了。产业危机背后是宏观调控失灵,国进民退,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恶化。在竞争性行业里面运作的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因为利润越来越薄,这时候肯定要退出。钱怎么退出来,一般有两个行业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是房地产,但是现在搞限购,而且信贷控制,放在房地产里面的钱出不来。第二是股市,但企业投股市也不愿意,那就要看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了。如何把产业资本转向金融资本,这样的股权基金很少,而且最近又遇到挫折,所以这个模式运作不了。

  东部产业不景气和温州民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宏观调控,三是传统产业式微,四是政府对很多产业的管制投资减少,五是国进民退。

  减少管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我们曾做了一个课题《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报告,里面讲到从2001-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累计获得账面利润总额是5.8万亿。但是国有企业有很多方面应付未付或者是少付,还拿到补贴共约7.4万亿元。如果名义利润扣掉7.4万亿元,国有企业的负利润很高,平均真实净资产收益率是负6.29%.

  总体来分析,中国的经济要发展,民营企业要有更大的空间,还要维持和增进经济自由,还要维持经济运作环境稳定。如果中国不想进入人均高收入国家,可以继续以威权方式来维持经济运行环境,如果要走向高人均收入国家就要走宪政自由的方式。我们同时要更加强调经济效率原则和社会平衡原则,市场经济和民生原则,没有市场经济你不可能有好的民生。单方面强调民生原则,不提市场原则是错的。有些经济学家经常把效率、公平对立起来,但是德国的弗莱堡派的瓦尔特·欧根就打破两分法,讨论战后德国的体制,提出来要搞竞争秩序。

  中国为了要更好地经济发展,我说的是“发展”概念,不是“增长”,东部地区工资各方面成本上升,而中西部大量资源是闲置的,真正用起来需要有企业家的脑袋。由于中西部地区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很多中心地带、次中心地带已经发展起来了,农民工有了技能,从东部回来在中心地带、次中心地带创业,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没有问题的,总的G D P继续做大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很大,只要把经济自由在中西部维持在现有的状态,中西部还有很多地方发展,产业转移除了一小块转移给其他国家,大量可以朝东西部走。东部地区就需要产业升级,维护好还可以运作的产业,通过普遍的低税模式,中国的经济增长维持在7%-8%,维持一二十年我看都没有问题。

  中国因为政府控制资源问题比较严格,有一个方式就是推行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但是最好的产业政策是竞争政策,普适性的遵循瓦尔特·欧根的六条原则,包括普适性的低税,东部产业可以维持下去,在就业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长远来讲还是需要产业升级。最好的产业政策就是竞争政策。

  各种改革也是必要的。大量的民间资本还需要出路,需要减少管制,打破基础行业的行政垄断、打破国进民退的势头,现在这个势头还存在。国有企业需要从所有的竞争性和营利性行业退出,需要取消各种限购,恢复相关行业和产品的市场属性。中央银行降低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还要继续降。现在中国实际存款利率是负的,但是实际的贷款利率是正的,这些基准利率都是行政控制的,在市场经济国家基准利率不是中央行政确定,是依靠市场本身形成的基准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来确定,中央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需要利率市场化,不是中央政府确定。

  私人银行、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要鼓励民资投入,设立要用核准制来替代审批制。民营资本,中小企业要融资,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够,仅有深交所、上交所是不够的,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远远不够。民间高息借贷怎么化解?也是需要大量发展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平抑民间的资金需求。民间借贷方面,从专门放贷人那以高息借到钱,他经常会催债,甚至采取非法手段,个人信用拓展机制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企业信用拓展机制。

  最核心的是集资这块,需要多方面化解,重点要反欺诈,允许更多的银行和准金融机构准入,由地方政府、商会、民企联合建民间资本促进中心,对一定金额和回报率以上的债权集资,要求核准和登记,提出比例要求。这也是不成熟的设想,现在企业集资这块,尤其是民营集资这块需求很迫切,但是又没有一些机制、机构来便利它的运作,需要设立一些机构,同时减少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

  总体而言,较长时间内如果维持现有的经济自由度,中国的人均G D P仍可增长,但是脱离不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没有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是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东部经济继续提高生产能力、技能、优势,包括知识优势,东部经济增长没有问题,中西部维持现有的自由度,经济增长也没有问题。但是要维持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这也是一个考验。

  中等收入群体怎么扩大?要减少管制,维持好基本的权利,这样很多人都可以创业,可以创造财富,创造财富就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另外,废除特权,其中一个是国企特权,其管理层群体也是特权群体。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