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私募新规九大看点 朋友圈不能再卖私募基金

\

7月15日,私募募集新规正式实施。

今年4月15日和4月1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及《合同指引》,对私募募集主体、合格投资者、募集流程等做出规定,并给出3个月的过渡期。如今3个月的过渡期结束,新规7月15日实施了!到底新规说了什么?有哪些影响?在此,小编从九大看点来说说私募新规。

看点一:增加投资者冷静期制度

7月15日施行的私募募集新规为避免投资者做出冲动的决定,规定募集机构应给予投资者投资冷静期,而且要在基金合同里面约定设置,不少于24小时,销售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投资者在冷静期满后方可签署私募基金合同。冷静期时间是从基金合同签署完毕且客户交纳认购基金的款项后起算,而且在这期间投资者是可以反悔的,在回访确认成功前是有权解除合同,把钱拿回来。

看点二:正处募集期的私募需更换产品合同

新规规定7月15日前,所有出具合同进入募集期的产品,都得完成产品成立,上报备案。7月15日后成立的产品,需按照协会新规更换产品合同。因此在新规实施临近的时候,最先影响的自然就是正在募集产品的私募。对此,小编告诉大家如果没法保证7月15日之前完成募集、备案等所有手续,要抓紧时间更换产品合同了。据了解,部分券商已经在联系修改正募集中的产品合同。

看点三:私募销售必须有牌照

新规规定募集主体要有基金销售资格,不少伙伴认为以后卖私募产品都要去证监会申请了?小编告诉大家别慌,其实新规规定私募产品销售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私募直销,只要是在协会备案登记的管理人自己就可以卖,不需要再去申请基金销售牌照;另一个是代销机构才需要去申请牌照,而且还要求是协会会员。

看点四:私募宣传不能公开讲产品业绩

新规规定募集主体不得公开宣传私募产品和业绩,那么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呢?小编了解到公开能说的有公司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等等。公开场合不能说的有产品和产品业绩,尤其是截一段业绩宣传的更被禁止。要向别人推荐产品,必须履行特定对象确认程序,风险揭示书、问卷调查都是必须的。

看点五:严格界定“特定对象”

新规要求必须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避免过去“只募资金不看人”的行为。严格向“特定对象”推介可以消除私募行业当前宣传的一些乱象,如一些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地毯式向大众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推介产品。同时也可以避免让不合格投资者受到煽动。

看点六:朋友圈不能再卖私募基金

新规对微信、官网等原来法规中的空白地带进行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私募基金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对此,业内人士告诉小编,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传播私募产品信息,主要违反了基金销售面向特定对象和适当投资者的规定,私募产品不得面向不特定公众,新媒体传播私募产品是对这些规定的突破,新规明确限制该行为其实是回归到私募基金的本质。

看点七:私募须对客户回访确认

在颁布的新规中私募募集过程涵盖对投资者进行回访确认这一程序,不少小伙伴认为这执行起来有些许困难,能否不执行?对此,小编了解到协会照顾到私募的实际情况,目前回访制度是鼓励标准,大家可以先去试着过过看,适应一下。因为协会说了,会持续评估办法的实施效果,配合国务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的制定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安排,另行通知回访制度的正式实施时间。

看点八:理清募管权责 资金专户专用

新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与监督机构联名开立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统一归集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业内人士称,“募”、“管”权责不清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可能导致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错配。厘清“募”、“管”权责,明确责任和法律边界,有利于实现私募基金管理人、募集机构、投资人的三方共赢。

看点九:空壳私募大限将至

小编也告诉大家一个小贴士,除了私募募集新规影响私募界重新洗牌,今年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规定,也将洗牌私募界。根据规定,新注册的私募须在6个月内进行产品备案;已登记满12个月的私募须在2016年5月1日前产品备案;已登记不满12个月的私募在2016年8月1日前产品备案。因此,空壳私募们再不抓紧就真的来不及了。对于这些尚未展业的空壳私募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备案首支私募产品,先保住资格。若不能在规定日期合规展业,那么被基金业协会注销的风险会很大。

私募募集新规从募集主体到募集流程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变动,着重强化了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因此又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募集新规。如此高压之下,私募行业也在加紧适应,过去三个月的过渡期内,多家私募表示便已经开始按照新规进行工作。小编觉得新规的实施将使监管工作日益加强,或许将引起整个私募行业的大洗牌,而一些无法满足严规要求的私募只能黯然退场,对于实力较强、规范运作的公司来说,优胜劣汰之后将更加利于今后发展。

来源:中金在线

(编辑:晓波)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