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谷物进口猛增受内外价差驱动 根源在收储政策

中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背景下,今年前7月谷物进口猛增八成。然而由此引发对粮食短缺的担忧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事实上,是低廉的境外谷物价格吸引了中国增加进口,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安全与自给一直是国家头等大事。这也是政府对部分粮油进行收储,以及部分粮谷实行进口配额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收储价格成为主导国内谷物价格的最核心因素,境内外价差由来已久。

“收储制度的存在抬高了(国内)谷物的价格,但有些谷物是可以替代的,...像高粱、大麦这些没有进口配额限制的谷物进口最近的确异军突起。”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指出。

在他看来,把谷物进口大增简单与粮食安全的忧虑联系起来是比较夸张的,实际上,中国政府目前的粮食库存是比较充裕的,现在政府考虑得短期问题可能不是粮食安全的问题,而是储备如何消化到市场。

内外价差方面最为明显的是玉米,按照目前的价差,南方港口的进口玉米每吨盈利能达到千元,而国内玉米的供应基本上得依靠国储拍卖,有效供应的减少推升国内玉米期价创出历史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中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80.7%。中国进口的谷物和谷物粉种类主要包括小麦、稻谷及大米、玉米、大麦等,除大麦外均属主要口粮。

国内玉米和小麦价格高企,尤其是玉米价格创新高,且其进口受到配额的限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贸易商开始寻找没有配额、价格低廉且又可以替代的其他谷物品种,比如高粱和大麦等。

“核心问题是国内市场的有效供应比较有限,这仍需要关注储备政策的动向,...从自身的供应和需求看并不支撑(玉米)价格达到这么一个高位。”国内一家大型期货公司农产品部部长指出。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尽管谷物进口增幅八成这个数字比较惊人,但相比中国庞大的产量和消费量而言,进口谷物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尚不足3%,中国的口粮自给率仍保持在95%以上的安全水平。

不过,中国今夏河南、安徽等12个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乾旱,尤其是一些粮食主产区的乾旱可能会加剧中国粮食进口压力,虽然今年年夏粮丰产,但毕竟秋粮的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七成。

谷物进口仍有前景

尽管包括玉米和小麦在内的谷物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但考虑到最近天气乾旱以及国家收储等种种因素,国内谷物价格很难下跌,谷物进口仍有前景。

数据显示,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DCCcv1周五最高报每吨2,421元人民币/吨,创历史新高。

国内一大型期货公司农产品部长就指出,最近期货市场的谷物价格上升就是在炒作乾旱的题材,不仅如此,国家对转基因玉米的限制政策可能扩大到其他品种上,这些都将对国内谷物价格形成支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告亦援引小麦贸易商称,其看好小麦后市价格,因今年托市小麦收购量较大,市场普遍预期将超过2,500万吨,且今年小麦饲用消费量较大,华北地区玉米小麦价差较大,使小麦替代的成本优势明显;而今年面粉厂小麦库存较上年低,使其对市场供求变化更加敏感,当收购量下降时,其不得不提价收购。

不过报告也指出,小麦价格也存在下跌风险,尤其是10月份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届时小麦替代能否继续拉动小麦价格仍需观察,托市小麦投放时间和投放量也将显着影响小麦市场供给。

本周稍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抗旱工作指出,强调东北是保秋粮丰收的重点地区。且会商认为,近期全国旱情呈现发展态势,虽然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及黄淮西部等地受降雨影响,旱情基本缓解,但东北西部旱情发展较快,受旱面积较大,并预测,8月中下旬东北南部、华北北部、黄淮、江淮降水仍然偏少,不排除发生夏秋连旱的可能性。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