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赵耀辉:“自我养老”为何热炒


  【背景】近日有深圳网友“王不福照”在深圳新闻网发帖称,每月定存500元,30年后,到退休时足可自己养老。这篇网帖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并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

  这篇得到众多网友支持的帖子是这样计算的:25岁工作,不交养老金,每月存500元,这样30年后,55岁总计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得3376.23元,而你的本金还是38万多元。正是基于这样的计算,所以这位网友建议“我看也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

  而来自官方的回应却给出截然相反的态度。11月8日,深圳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称,这种说法很不靠谱,因为面临诸多风险,如通胀风险、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个人养老的抗风险能力很低等。一旦被误导而付诸实施,将无法安度晚年。

  当然,这样“自我养老”的模式,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是“挺靠谱”,但实际上,“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就是一句牢骚。

  养老靠国家还是靠自己?中国养老保险如何取信于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赵耀辉表示,这种“自我养老”的模式,实际上反映出公众对于现行养老体制的一种不信任。政府应该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告诉公众参与政府的养老保险到底有多少回报,“这个很重要。”

  赵耀辉表示,一切改革都应该从信息透明开始。只要有足够的信息披露,公众就会自己做出一个评价,政府是否值得信任。

  她称,目前中国的养老金运作不够透明,老百姓并不是很清楚最后自己退休时到底能领到多少钱。

  赵耀辉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本就是解决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问题。政府应该把公众交给养老保险的钱进行公示,包括到最后能拿多少钱,资金的回报率是多少,让公众与银行的利息率进行比较。她说,如果养老保险资金回报率比银行的五年定存利息率还要低,那公众自然会产生疑问和不信任。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采取“部分积累制”。简单而言,当代人的缴费中,大部分(工资额度的20%)进入统筹基金,用于供养老一代;一小部分(工资额度的8%)作为个人账户,存起来在自己退休后发放。

  赵耀辉表示,目前,中国的个人账户资金去向根本就不透明,普通公众在缴纳了资金后,看不到自己的钱去向哪里,虽然个人账户的资金是有回报的,但是利息率比五年的定存利息还要低。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名义上是部分积累制,实质上一直是现收现付制——参保人28%的缴费,事实上全部都是用于供养老一代人。而据了解,到2011年底,个人账户中的记账额度已接近2万亿元,而账户中实有的资金仅2000多亿元。由此保守估计,中国养老金制度至少存在1.7万亿元的空洞。

  赵耀辉表示,现收现付的制度让交钱的人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她说,“你不知道你交的钱养多少人,去了哪里,用在了哪些方面,也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后有多少人养你。”而这恰恰是产生对政府不信任感的原因之一。■

  (财新实习记者 张霞 采写)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